美文网首页读书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

路漫漫其修远兮

作者: 若木cute | 来源:发表于2018-04-05 17:26 被阅读0次

      今天看《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时,听了一首《苔》感触颇多。这首诗是由清代诗人袁枚所做,先摘录如下: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袁枚生活于乾嘉时期,他的这首诗借物言志,苔花虽小,且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但是它依然能够绽放自己的色彩,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为自己的年华涂上自己的色彩,像牡丹一样开放。很多的点评将最后一句看成是袁枚自傲的写照,可作为随园老人,在对待仕宦时他“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园者也。”表现出了何等的洒脱。在我看来袁枚将苔花与牡丹作为相互比拟的对象,呈现的更多是一种不气馁,不放弃的心态。前两句如果是为苔花开放奠定基调的过程,而第三句则描写出了即使环境使然,如米小的苔花依然绽放开来,并且能像艳丽的牡丹一样尽情的享受自然。

        梁俊作为一名乌蒙山的支教老师,为这首诗赋予了教育色彩。他用这首诗传递给孩子们一种“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的观念,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追寻自己的梦想,即使环境再恶劣也要坚持。这让我想起了英国教育家洛克的“白板说”,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只是通过经验的途径,心灵中才有了观念。而梁俊让孩子们寻找自己的梦想,为这些纯洁的心灵涂抹上了别样的色彩,赋予了他(她)们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让他(她)们懂得了生命的价值。记得曼德拉曾经说过:“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不仅仅是活着,而是我们给他人的命运带来了何种不同。这才是生命的意义。”或许这就是梁俊作为一个人民教师为我们诠释的教育的意义。这是一种笃定的“匠人精神”,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坚守。

        再谈到这首歌的歌词,“溪流汇成海 梦站成山脉,风一来 花自然会盛开, 梦是指路牌 为你亮起来, 所有黑暗为天亮铺排,  未来已打开勇敢的小孩,你是拼图不可缺的那一块,世界是纯白涂满梦的未来”以其清新的语词加上吉他弹唱,以及一群小孩子的合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温馨,而富有家园感的表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百年来,人们对于教育的思考并未停止,对教育的探索也一直在路上,面对全球化的冲击,教育作为民生之本,也在不断融入世界的同时不断的调整。

                                 

路漫漫其修远兮

感谢一切的遇见,一切的相助

         

2018.4.5清明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路漫漫其修远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rd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