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文拾贝
《西方文学史》第一章上古文学9~ 知识大变革、索福克勒斯、《安提

《西方文学史》第一章上古文学9~ 知识大变革、索福克勒斯、《安提

作者: 放下皆得 | 来源:发表于2022-11-25 10:53 被阅读0次

    知识大变革

    埃斯库罗斯属于参加马拉松战役的那一代,这一场战疫揭开长达10年的希波战争的序幕,战争期间雅典同仇敌忾,拯救爱琴海及亚洲沿岸诸岛的同胞免于波斯铁骑的蹂躏。成年以后埃斯库罗斯在民心士气激昂奋发的年代度过余生。然而物极必反,知识界发生变革。

    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雅典的政治改革已经开花结果,民主意识高涨,社会上有一股风气在滋长,欲以批判的态度重估众人所公认的思想与行为。质疑态度源自教育的普及与革新。民主体制有赖于教育的配合,使百姓适应公共生活,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发表意见的能力,因此专业化的教师应势而生。时人称之为“智者”,他们收取学费,教学内容除了演说的技巧,还包括成年男子能够开展话题的科目,诸如政府组织与改革、伦理学、文学批评,乃至于天文学。这一批雅典专业教师所提供的课程乃是欧洲文明史上通识教育的开始,他们本身则是学有专长一代的教授。

    但是这些教师难以掌握教学引发的后果,他们的教学方法无可避免的着重于如何有效陈述一己之见,不惜牺牲其他方面的顾虑,必要时甚至不择手段追求既定的目标。年轻的一代在这种教育熏陶之下,凡事都要兼顾正反两种观点,强词夺理,不问是非,即使没有证据,也可以凭推理服人。只要能取信于听众,他们可以无视于道德标准,甚至狡辩“自然法则”与“习俗惯例”之别,使得目无法纪与离经叛道都言之成理。由于这一股风潮,智者成了辩士,等而下之的则只能称之为诡辩学家。

    公元前五世纪后半叶,雅典人的思维便在这股潮流之前望风披靡,强调正反两面都要说的头头是道,结果助长了采取相对观点的心态,最后产生吹毛求疵又自以为是的风气,否认人世间有绝对的标准。

    区分自然法则与习俗惯例是超人的信念,因为超人要冲破社会习俗惯例的藩篱,要按照师心自诠的自然法则行事。雅典这一股新兴的风潮自有其弥足可观的成就,但也带来难以言喻的灾难,把旧社会根深蒂固的道德信念从根腐蚀。溯其源头,那是对人的理性怀有无比信心以及对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抱持现实的观点有以致之。雅典专业教师中最知名的普罗泰戈拉有一句话道尽个中精髓:人是万物的尺度。

    索福克勒斯

    在击败波斯入侵之后,雅典成为这个帝国的首府,同盟的财政总部迁移到雅典的卫城。

    公元前443年,索福克勒斯出任该同盟的财政官,随后他同时出任十人委员会的委员,这是雅典城邦政体经由公民选举产生的最高官职。

    公元前468年,他首度赢得酒神祭悲剧竞赛的首奖,饮誉诗坛多年的埃斯库罗斯则屈居第二,索福克勒斯从此展开他辉煌灿烂的巨作,作品超过120部,他把演员的编制由二人增加到三人,这是他的一项新的贡献。

    索福克勒斯有7部剧作传世。有三部作品都和俄狄浦斯家族有关。这7部剧本的创作年代,涵盖雅典盛极而衰的一段历史,当时的雅典正经历一场如火如荼的知识大变革。

    《俄狄浦斯王》

    本剧刻画一个操守磊落出众而理智追根究底的人,由于理性灵光的引导,终于获得自知之名,却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挖出自己的眼珠,亡命天涯。从神话取材,除了因便利用动人心弦的故事之外,剧情所本兴趣所归都是大家心照不宣的,同时兼具历史与宗教双重意义。俄狄浦斯王颇能激发深藏于人类意识底层不合理性的希望和恐惧,其心理学上的意义也不言而喻。

    俄狄浦斯不折不扣就是传说中那一位难以思议的人物,它打破人类社会最根深蒂固的禁忌,十足代表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人,他的性格囊括雅典人所有名垂千古的美德与恶名昭著的。他对人的理智怀抱信心,尤其是对他自己的理智充满信心。

    这个故事是悲剧,乃是情节布局使然。俄狄浦斯王的结构在强调俄狄浦斯面对神谕是如何的独立自主,他绝非神谕的傀儡,他在舞台亮相时早已犯下滔天大罪,早已应验他出生之前阿波罗所说预言杀父娶母的命运。

    索福克勒斯把旨意摆在俄狄浦斯的性格上,这意味着阿波罗虽然预知俄狄浦斯的命运,但是并没有决定他的命运。神谕能够事先知道将来会发生的事情,这并不表示神能够掌控人的行为。弥尔顿的《失乐园》阐明违抗上帝诫命的始作俑者所作所为:上帝事先知情,而亚当兀自堕落。俄迪普斯王的遭遇说明了人的才智有所不足,也在警告世人,宇宙间有种力量是人类无法控制的,甚至是无法彻底了解的。

    《安提戈涅》

    索福克勒斯所写与俄狄浦斯王有关的三部作品当中,《安提戈涅》的创作年代最早所述确是俄狄浦斯死后的事。俄狄浦斯发现自己的身世并残害自己的双眼之后,终遭克瑞翁逐离,从此成了浪迹天涯的瞎眼乞丐,只有女儿安提格涅陪伴在侧。因为儿子还小,母舅克瑞翁代行摄政。这两个儿子对于父亲的苦难始终置身度外。后来发生战争,兄弟双双阵亡,克瑞翁继任王位。

    安提戈涅被捕押到克瑞翁面前,却悍然抗辩,以亘古长存的不成文律法做护身符。冲突的结果,克瑞翁屈服了,他不但埋葬了安提格涅的弟弟,也下令释放安提戈涅,然而此时安提戈涅已在牢中自杀身亡。她的未婚夫,即克瑞翁的儿子海蒙见状当场自杀,克瑞翁之妻得知儿子的凶耗也跟着自杀。

    安提格涅由于反抗独夫与权威的形象,成为西方世界最富象征意义的人物,她悍然捍卫更崇高的道德标准,此一准则正是索福克勒斯那个时代从事教育工作的知识分子开始加以系统化的主张。本具的冲突犹有甚余此者,男女主角还分别代表了势不两立的社会与宗教的立场。

    安提格列的耿耿衷心显然是以家庭为对象,在克瑞翁的心目中,除了为国尽忠,别无其他准则。直到最后克瑞翁才坦诚理亏,只是为时已晚,安提格涅自尽,导致他家毁人亡,他的儿子自杀之前当面唾他的脸,他的妻子临死又骂他是杀子凶手。剧终时,歌舞队唱道:幸福之道在明里,智慧得来以桑榆。而且智慧的代价无比高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方文学史》第一章上古文学9~ 知识大变革、索福克勒斯、《安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sw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