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认识“那只”母鸡

作者: 不是什么都能逗的 | 来源:发表于2022-11-21 16:18 被阅读0次

    据说一位美国女士读了钱鍾书的书后十分敬佩,要登门拜访。钱鍾书在电话中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可是有时候,真的有很多人想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比如那只“母鸡”是熊逸的时候。

    熊逸被视为中国当代重要的一位思想隐士,隐于市而专心著书,在解剖中国传统文化方面著述颇丰,但是识得他庐山真面目者却寥寥无几。

    熊逸的声名始于天涯论坛的“煮酒论史”,曾用过多个笔名,为了照顾出版社的宣传要求,才将笔名固定为熊逸。

    其已出版的著作涉及多本经典国学书目,我之前也读过几本,很为作者的文笔、思想和博学所叹服。这次《资治通鉴:熊逸版》第二辑九册在手,令我喜不自胜,这下可以好好过过瘾了。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二辑内容涵盖《资治通鉴》周纪三至秦纪二,通过近260个问题带你了解战国诸侯的土崩瓦解与大秦帝国的崛起。书中除了辨真伪的史料分析,还包括有启发的管理经验、有深度的专题研究、有对比的世界格局,这种多维度、立体化的剖析展现了作者的博学和大历史观。

    历史类的书籍很不容易读,特别是咱们古代的史书,全是文言文,好多字都不认得。熊逸却以他独有的解读风格掀起了一股读史的浪潮,这股浪潮就缘于数万读者被他的《资治通鉴:熊逸版》种草。

    他的解读风格充分体现在这套书第二辑的前言里,熊逸详细阐释了如何用七把刀解剖一头大象。对于历史事件,既追本溯源,又紧跟学术前沿,既理解古人的时代局限,又能用现代眼光汲取历史经验,从而引领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理解世界。

    历史往往无法印证,熊逸更喜欢以旁观者的视角来分析历史,根据自己掌握的史料,表达对历史上某个时代的观念。也正是由于这种基于观念层面的分析,使得他的解读更自然,更有趣,也更容易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同和喜欢。

    熊逸不是科班出身,他的解读未必经得起史学界专家的检验。然而,作者不愿抛头露面接受采访却能陶然自得于解读传统文化,这本身就是一种态度——他不是在解读传统文化,而是在享受阅读和玩味传统文化,这是他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也是他喜欢的人生道路。

    所以,尽管我很想认识这只能下出好吃的蛋的“母鸡”,却更尊重他选择的生活方式。“母鸡”见不着,那就盼着这只“母鸡”下出更多好吃的蛋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想认识“那只”母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wsw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