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这个话题,相信是很多人每天都在思考的一个既很社会又很玄奥的概念。我之前曾经分享过八小时之外圈子的故事。自那次分享之后,一位久未联系的朋友主动语音我,她在外语培训机构做老师,条条的微信语音都能达到50秒以上。虽未谋面,但我从对方的语态以及语音长度,能够判定这是位有高深思想,不断反思进步的奋斗青年,虽然可能有一丝困惑。由于是毫无准备的激情答复,没有多少的逻辑性,那天的语音回复慢慢有些淡忘,只希望不要误导就好。今天,坐在飞驰的高铁上细细整理一番,算是一份答卷,或者对更加年轻朋友的共勉。
其实我也一直思考“圈子”具有什么特征,功能作用是什么,是长期投资还是短期投资,是自我完善还是单纯的交流,是划分社会阶层还是搞独特性,等等。或许受职业习惯的影响,总想搞清楚内在的逻辑关系。
没有共同语言不可能在圈子内,没有交流沟通也不能成为圈子,这是关乎人的社会性的问题。所以或许可以把圈子理解为“真诚共鸣的交集”。不管圈子的初衷是什么,终究都会真诚的产生共鸣,把人性内在的共通剥离开来,赤裸裸的绽放开来。小到闺蜜好友,大到信仰乃至利益,都因此而聚集。我经常“嘲笑”自己没有信仰,用着外国品牌手机,而羡慕那些用着华为、小米国产手机的信仰者,或许,在手机这个领域,我们不能共鸣了。
圈子是能互相成就的,曾经与一位五十来岁的新朋友聊天,虽忘记他姓甚名谁甚至相貌,但记住了一句箴言“人捧人红”。多一次共鸣,就多一次机会成就自己,多一份肯定,多一份来自不知宇宙何方的订单。圈子里流行着一句话,做事情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这就是圈子的现实利益。从这个角度讲,圈子就是长期投资——从山顶到山脚那无穷无尽的积雪。
能进圈子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个人魅力。我常跟大家分享,一个人真诚的投入自我完善,其本领可以增长十倍,气质可以提升十倍,工资可以增长十倍。混迹圈子,就是打造个人魅力。这又是一个抽象的话题,吸引人者即魅力者,诚信,友善,刚毅,果断,严谨,博学,好学……个人魅力可以说无穷无尽。就拿生意场上来说,甲方破釜沉舟肯投资,乙方通宵熬夜做事情,都是个人魅力,我肯定被这两种人所吸引。个人魅力的吸引,可能会促使我到一千公里以外的陌生城市会见书友,从而使读书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感,也能基于这个共鸣,促成后面一次次的合作,一桩桩的生意。
当然了,像我这种主张个人魅力的人,自然不会同意社会阶层的划分,从来不承认所谓的上层社会,下层阶级。划分圈子不是如此肤浅草率的事。从一个圈子到另一个圈子,不是“人往高处走”的人生信条,而只是跟名字一样的“单纯”,画一个圈子,往直径方向拓展。想去读书就去书圈,想去观星就去天文圈,想去摄影就去摄影圈……
如果非要升华一下的话,圈子,以能立能达为本,不怨不尤为用。天地万物生存之道理,不可偏执一方,荒废另一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