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爱是有道理的》读书笔记

《爱是有道理的》读书笔记

作者: 小飞侠喵 | 来源:发表于2018-06-12 15:55 被阅读0次
《爱是有道理的》    苏珊.强森博士

❤在你与情人共舞时,你的期待,以及对伴侣回应方式的预期,将引导你的舞步。这就是属于你的爱的故事。

❤爱就是两个孤单的人互相保护、碰触与欢喜接纳。——里尔克

❤现在,已经没有人怀疑孩子绝对需要与亲人维持亲密的情感与身体接触。这样的观点就像我们呼吸空气一样自然,但似乎只适用于孩童。很多人仍相信,到了青春期便应结束这样的以来状态。鲍比却不以为然,他主张,我们一辈子都需要与几个重要的人保持亲密,依附是形塑成年后爱情关系的重要力量。他写道:“我们每个人从生到死,最快乐的状态就是由依附的对象提供安全的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下进行一连串或长或短的探索。”

❤依附类型非常符合我们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基本方式。这些“心理模型”决定我们如何调节情绪,影响我们在爱情关系中抱持何种期待,如何微伴侣的行为赋予意义,甚至成为互动模式的参照样本。比较有安全感的人认为自己整体而言是有能力的、值得被爱,也认为别人值得信任与倚靠。这类型多半对关系抱持乐观,愿意学习爱的意义与表现。焦虑型容易把别人理想化,但强烈怀疑自己的价值以及是否能成为伴侣,因而会偏执地寻求认可与保证,以相信自己确实有可爱之处,不会被排拒。逃避型相信自己值得被爱,至少是有意识地采取这种态度,任何自我怀疑多半会被压抑。此外,他们对别人抱持较负面的观点,认为别人本质上不可靠、不可信赖。焦虑型即使在描述事情或做梦时,也会把自己描述成焦虑、不悲哀,逃避型则自认遥远与麻木。

❤情绪不应被视为与“智能”相对立,情绪本身其实是更高层次的智能。——美国心理学家 莫勒

❤情绪其实是大自然细腻而有效率的资讯处理与讯号传递系统,其设计是为了快速调整行为,以利存续。

❤情绪是在告诉我们正在发生某种攸关吾人福祉的事。我们每一天、每一秒都被成千上万的刺激轰炸,情绪能自动、不假思索地加以检视,挑出重要的,引导我们采取适当的行动。无论碰到大小事情都有感觉来引导我们,实际指出我们渴望、偏好、需要的东西,我们会选择开心果冰淇淋而舍弃香草,是因为前者感觉较佳。以大脑受伤者为对象的研究显示,若没有情绪的引导,我们将欠缺指引,失去方向,找不到取舍的依据,面对各种可能性时进退失据。

❤情绪也是很棒的沟通者,不论我们要不要,情绪会在我们体内翻搅,并向外流露,让别人知道。情绪会激发行为,同时传达我们最深的需求给别人,也传达别人最深的需求给我们。因此,情绪对爱情非常重要。伴侣影响我们的安全感至巨,但如果伴侣不知道我们在害怕、梦想和渴望什么,如何能庇护我们,当我们的安全港?情绪是情侣双人舞的伴奏曲,告诉我们脚步该怎么摆,同时让对方知道我们需要他怎么摆。

❤赋予一件事情意义,才能容忍它,甚至改变它的影响。

❤为什么重新评估是比较有效的策略?被动反应的情绪浮现的速度非常快,这个策略能够在情绪正引发时觉察,因而能进行修正与形塑。反之,压抑时在大脑已获知情绪之后才发生,确实必须更费力才能压下紧张的情绪,这时心跳会加速,与压力相关的化学物质大量释出。试想就像要封住即将爆发的火山会如何——压抑的力量会让最后爆发起来更强劲。此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些人一直压抑再压抑,最后爆发起来反而不可收拾!

❤我们调节与处理情绪的方式会成为传递讯息以及与他人互动的习惯,成为一套社交剧本。这套剧本的焦点愈狭隘,与人互动的方式愈有限。

❤找到情绪的平衡使我们从早期依附对象身上学到(或未学到)的最基本能力。有些人只是和父亲或母亲有这种正向的关系,就已经比别人占有优势:对于如何维持情绪的平衡以及与他人连结能有一个指引的蓝图。保持平衡才能轻松地朝各种方向移动,从而有更多方法回应别人,和谐共舞。

❤具体而言,充满爱的接触攸关一种神经细胞的生长——亦即与同理心相关的镜像神经元。正如派伯丁大学的心理学家科佐林诺所观察到的,“若没有刺激性的互动,神经元与人都会萎缩、死亡。神经元的这个过程称为细胞凋亡,在人则称为依赖性忧郁。”

❤大家都听说过一句关于演化的格言,“适者生存”这句话通常被解读为:最富侵略性的生命才能生存。今天在心理学会议中,我们较常听到的倒是“最受照顾者”生存。我们发现,用心照顾能客服基因遗传的影响,甚至扭转其影响。这一点适用于演化阶梯的每一步发展。

❤让基因表现或不表现的因素是重复的经验。

❤看到别人痛苦让人难过,尤其是比较熟悉的人,那么为什么我们有时候难以对所爱的人产生同理心?从夫妻治疗这种日常实验中可以的初三中可能的原因:第一,镜像神经元发展不成熟或功能较差;专家发现,有些人没有能力对他人产生情感共鸣(如自闭症),可能与镜像神经元系统失灵有关。第二,压力或忧郁可能耗尽心理资源,让人陷入等同情感麻木的状态。研究已知忧郁与压力荷尔蒙(如皮质醇)会阻碍生长,甚至上海大脑处理社交与情绪讯息的部位。早起受虐往往导致海马回萎缩,这个部位负责将经验整理成连贯的情绪记忆。结果就是大脑会对情绪压力如分离焦虑较敏感,又没有较成熟的神经网络可以控制这样的焦虑。

第三种也是最常见的:我们本来就会分神。当某些情绪萦绕心中,例如强烈担忧会失去伴侣或让伴侣不高兴,也会使人无法专注在伴侣的痛苦上。如果你光是要让心情平静就得耗尽全部的脑力,当然很难专注在另一个人身上。又一次我在三万尺高空遭遇强烈风暴,当时坐在小小的银色管理子翻滚(名为“飞机”),旁边一个高大的男人突然说:“我好像快要恐慌发作了。”我所有的同理心训练全部离我而去。我听到自己说:“不,你不会的。停下来吧!”最后安全降落地面时,仓促间我也只感受到一点点愧疚。

重点是你是否能了解别人以及对别人产生同理心,与你是否有能力面对自己的情绪有很大的关系。能达到情绪的平衡,才能与别人互动,对别人的担忧产生同情并作出回应。安全的依附能促进此一平衡。

❤我们内在必须有一定程度的平静与安全感,才能敏锐地觉察与体贴地回应他人的感觉。

❤我们的神经元随时准备唱出与另一个人连结的歌。在整个成年期,我们都可能因累积爱以及表现爱的经验而在脑中发展出新的神经元与网络、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神经科学教授傅利曼同意这个说法。他研究医生的学习经验发现,两种事情自然会引发大量的神经元重组:一是恋爱以及与伴侣的连结,一是为人父母。(任何父母都会告诉你,初次照顾婴儿的那几个月绝对会让你的大脑重新调整!)傅利曼认为,催产素可能是主要的“神经调节物质”,能够让神经细胞间互相连结的总体效果提高或降低。

❤关于爱的化学作用,现在我们对其中的重要部分已相当了解,例如拥抱荷尔蒙、催产素以及攸关人际连结的神经路径。我们开始明白,两个人之间会燃起爱的“火花”,一部分是因为主要神经细胞(亦即让人与人连结起来的镜像神经元)产生电气讯号。更重要的是,现在我们知道爱情关系不仅受到生物因素影响,也会回过头来调节生理机制。例如亲吻能促进催产素与多巴胺大量分泌,关闭压力荷尔蒙,让心跳变慢,让大脑更能敏锐读懂情人的脸部表情。

❤邓巴指出,人类的脑部会特别大,主要不是因为建造工具或住居时必须克服技术问题,而是因为必须与他人互动才能生存与蓬勃发展。社会互动是很复杂的棋局,我们必须能预期他人的行动,以及自己的行动对他人的影响,这些都需要用到很多脑力。此所以我们的脑部愈来愈大,愈来愈能满足连结的需要。

❤证据清楚显示,一般而言逃避型较容易成瘾。如果你无法找到健康的依附,便会寻找替代品。

❤生命是一连串的转折与改变。某人去年只是朋友,今年你却想要嫁给他;一晃眼,发现你在结婚七周年纪念日和丈夫大吵一架。某一天,你跑回家告诉丈夫,你怀孕了;怎么突然间,孩子已经是青少年,再不久又说要结婚了。某天你和丈夫走进新的退休住宅,就你们两个。才过不久,你看着他抱起小孙女。也许某一天,你坐着回想刚结婚时的每一次吵架,惊异你仍然和这个老是把袜子丢在地上、吵架时很不讲理的男人在一起,而且仍然爱着他。

如果我们够诚实,我们希望的无非是在所有的改变当中,能够找到一个方法与伴侣相爱相守。每个新阶段的新变化都在考验旧的连结模式,我们必须不断重建连结。这也正是生命的价值所在,让我们坚毅地越过一个个关卡时,仍能保持健康与快乐。

❤如果我们没有培养爱的感受,便很难提出精辟的解释来说明爱情为何失败。有些理论(及相关的治疗)着重探究冲突时的负面行为及沟通技巧的欠缺,因而会把重心放在夫妻关系陷入哭闹的症状,忽略了根本原因是:情感上极度强烈恐惧被抛弃,在茫茫的人生之海飘荡,找不到安全的港湾。正是这种对情感疏离的恐惧引发怨偶之间常见的要求、批评、争执与冷战。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忽略了一点,关系失和几乎都是因为疏离而发出潜意识的抗议,尝试呼唤甚至强迫伴侣回到情感的连结。

❤鲍比对怨偶的最初了解主要建立在一个概念上:匮乏(derivation)。从依附的新镜片观察怨偶,我们看到的不只是让关系明显磨损的因素(亦即在冲突中彼此对立),还有欠缺了哪些元素。但爱开始磨损,欠缺的是尝试去了解对方的需求与随之产生的情感回应。一旦愈来愈没有回应,伴侣会变得更脆弱,对情感连结的需求更急迫。

❤但关系的治疗不只是认清与终止破坏性的行为,这只是第一步。第二部更艰难,就是积极合作建立更稳固、更持久的情感连结。这需要抛开旧的观念,不要以为爱情总是在固定、平稳的状态下发展,而能采取更积极主动的心态,例如对于情感连结的任何微细裂痕更加警觉,知道如何修补。我们已经学到,重建连结是持续不断的过程,经常能带来感动,将情感的连结带引到全新的层次。我们会变得更可亲近、更有回应、更投入,从而能导向更深刻的连结,让关系更稳固,从中得到更多满足。我们本身也会因此改变,当我们能勇敢面对自己的脆弱,无论对伴侣或对自己的信任感都会提高。

❤情感的连结是持续调整改善的过程,稳定的关系仰赖的不是治疗严重的关系破裂,而是修补不断发生的小裂痕。

❤透过与亲人最早期的互动,我们学到别人是否会回应我们的讯息,以及不协调的时刻究竟有多少矫正的可能。

❤重新建立连结的第二步要困难许多,但也更加重要。这个阶段时当我们进入当大的正向互动,真正尝试与彼此沟通时。退缩的一方尤其必须在情感上敞开自己,用心互动;倾向职责的一方则必须勇敢暴露自己的脆弱,说出自己的需求。两人必须进入连结的沟通频道,持续用心地倾听。这个过程可能让人感觉风险太大,但只要能贯彻到底,两人的关系将充满正向的情绪,提升到全新的境界。这个过程不只是透过矫正促法新任,还能创造许多让人彻底改变与获得释放的情绪经验。

这些事很深刻的经验:伴侣以简单、一贯的方式尝试与彼此沟通,带引出温柔、同情的回应。如此便能展开正向连结的新循环,一方主动、一方回应,将关系营造成能提供安全港的心理模型,同时也能满足彼此对安全、连结、安慰的最基本需求。这种原始的情绪经验非常重要,就像所有类似的“感动”时刻一样,似乎都会由大脑忠实地储存下来,增添到负责处理亲密关系的神经网络里。我们追踪接受情绪取向疗法的夫妻发现,夫妻是否能坚持下去并形塑这些深刻的情绪经验,最能预测几年后是否能持续修补关系与维持稳定的满意度。

❤我在书中谈到,与他人关系的品质是我们建设人生的基石。终我们一生,最亲密的爱的关系都在形塑我们的人格,而且可能比任何因素更能影响我们的人生。研究快乐的专家如伊利诺大学心理学家迪纳认为,情感是预测快乐与幸福的最重要因素。自从社会科学家开始有系统地研究快乐,就已经无比清楚地显示,一个人愈是拥有深刻稳固的关系,便愈快乐、稳定。不仅如此,正向的关系让人更有韧性,能促进个人的成长,让身体更健康。

但关系的重要性还表现在更重要的层次。我们如何了解别人以及与人互动,决定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亲人之间的稳固连结让我们更开放、更能回应别人的需求、更有弹性,这又会反过来让我们严重的世界更和善、更安全、更有可能改变。让我们能够放大眼界,看到更广阔的的宇宙,在里面扮演更积极的角色。正向关系让我们更能够贡献社会——成为创意工作者、优秀的领导者、有爱心的公民。一个公民社会仰赖人与人之间的连结与信任,仰赖灵长类动物科学家德瓦尔所谓对别人伸出“看不见的手”。

然而现代人愈来愈没有互助的精神。这实在很讽刺,正当我们终于能破解爱的谜题,却似乎顽固地建构一个不重视连结,也愈来愈难建立与维持连结的世界。在步调快速与社会分化的世界,人与人之间愈来愈疏离。史学家莱特的评价更严酷,他在《失控的进步》一书里指出,现代文明是“自杀机器”。诚然,“文明崩落的痕迹里找到的飞行记录器”显示,弥漫自恋和贪婪风气的西方文明社会正在失速坠落。

智人的唯一希望食用油“自知之明”。了解人性才能建造一个最符合人类现实、最人性化的社会。就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一个社会只会培养它所重视的特质。”现在我们应该要了解、重视、培养人性中最深刻的关系元素。这是任何名副其实的文明社会最重要的“社会资本”,亦即建设的基础。

❤我们与他人的连结是面对生死存亡时的宝贵资源,只是平常备而不用。卡丘坡等研究孤独的专家说得很有道理:孤立与被拒的感觉其实是设计来让我们修补社会连结的讯号。我们应该注意这个讯号,重新调整个人与集体的价值观,认真检视我们扮演不同角色时——包括个人、家庭成员、市民、城市与文明之积极建造者——所做的选择。

❤在我看来,萝希与帕罗这类发展反映出,我们对亲密关系愈来愈感到挫折与认命,以及对于我么需要亲密的情感连结严重缺乏体认。有一件事是机器人无法做到的,就是感受情绪:机器人提供的是模仿连结的假表现。这就像怨偶之间的互动一样,一方感到迷失于绝望时,会寻求看似可提供立即安慰的解决方法,其实只是更加扭曲真正与对方连结的能力。在一个孤单的社会里,替代的关系也许聊胜于无,但暂时替代会变成取而代之,然后变成第一选择。

❤就像特克所说的,我们是如此强烈渴望被关心,甚至明知机器冷漠无感,也可以暂时忘记。替代性的伪依附也许有人,到头来却可能让人愈来愈远离真实的东西——爱的连结感——这需要花时间全心投入,了解情绪的细微变化,才能建立起来。

我们对机器人的要求正突显出内在的欠缺。当我们求助科技而不是彼此,面对面的连结会愈来愈少,真正的连结愈来愈薄弱。特克的结论是:“将机器当做朋友将贬低友谊的真谛;毕竟,我们生病时不会寄望机器人来照顾自己活面对失落时来安慰我们。”确实,这些事情我们天生就会仰赖朋友与亲人。

❤这里面牵涉到蛋与鸡的问题。我的意思是,孤立是执迷于科技的结果,但愈来愈严重的社会鼓励也会造成这种执迷。

❤我想起一篇文章提到,参与外遇网站的人绝大多数其实从来没有真正外遇。他们去参加只是为了玩玩外遇的的念头、和人谈外遇这件事,但鲜少真的和可能的对象见面。很可能他们只是感到被遗弃与孤单,想要转移注意力,拥有一个可以解除痛苦的幻想,感觉好像自己有选择。

❤研究发现,爱的连结能够形塑我们的人生,如果我们认真看待这些研究,接下来会如何呢?我们要如何善用这项新科学带来的启发?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解答。首先,我们可以改善自己与伴侣互动时的决定与做法;其次,可以尝试更积极地影响社会,引导人们了解、尊重与优先处理内在对连结的需求。

❤这类研究给社会的起始很明显:与父母或伴侣维持稳固的关系有利于早就更具有同情心与关怀心的公民,交能宽容与自己不同的人。这种提示方法让我想到鼓励人培养同情心的各种宗教仪式,如凝想慈爱的佛教神祗如多罗菩萨,向慈爱的基督教上帝祷告,或只是在静坐时对周遭世界的仁慈心怀感恩。

上述研究的结果显示,对他人的处境感同身受以及助人的意愿都具有可塑性;这是可以形塑的,尤其当激发心里某种意向,换气我们对归属感与情感连结的深刻需求。当我们了解依附的意义,便会知道父母与伴侣的爱能转化为更和善、更富有人性的社会。你也许没有意识到,但当你抱着孩子或回应伴侣的呼唤时,其实就是在形塑人类文明。

❤有些人——包括加拿大最高法院法官甘席尔——感叹、民主最后一根支柱(博爱)的核心价值,同理心、信任、承诺,都被我们遗忘了。人类连结的新科学则是将这最后一项元素加以扩充,不只是承认我们需要邻居之间的互相照顾与合作而已,同时更体认到人类在情感与生理上互相依赖,需要安全、新来、关怀的关系,强调这些是人类的本质与人性化社会的核心。此易信科学不只是增进爱情与亲情的良方,也是人类社会追求改革与最佳发展的蓝图。

❤鲍比在《四十四个少年小偷》中指出,经常在不良少年身上看到的叛逆、不顾一切、愤怒,主要是反映家庭是能及因此导致与他人的欠缺连结。在李翔的家庭中,最重要的是父母之间的连结;若没有这样的连结,要做到回应式的教养自然困难很多,尤其现在有没有密切的小社区可以提供支持的网络。

❤爱的教育会让我们愈来愈能看到爱情的智性和可塑性,比较不会执着于“坠入”情网,而会把中心放在“营造”的部分(不只是性,爱也需要去做),我们会对自己努力营造和形塑爱情关系的能力更有信心。你愈是相信自己能左右婚姻的发展,便会愈用心去维护与修补。这是爱的新科学带给我的第二个大希望。我们可以让爱长长久久,因为现在我们已知道如何去修补与更新。

❤调查发现,最幸福、快乐的地方并不是最富裕的国家,而是市民之间拥有最大信任、社会政策对情感连结最友善的地方。

❤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家阿皮亚特别指出:“生命的最大挑战不是想出最佳的竞赛方法,而是厘清你参与的是什么竞赛。”

相关文章

  • 《爱是有道理的》读书笔记

    ❤在你与情人共舞时,你的期待,以及对伴侣回应方式的预期,将引导你的舞步。这就是属于你的爱的故事。 ❤爱就是两个孤单...

  • 还记得那时候的读书笔记吗?

    读书笔记 01 钢 笔 时光走到这里今非昔比 坚持着有坚持的道理 推陈出新迎合了喜新厌旧 独爱却一如既往 就像小学...

  • 摘樱桃――沟通技巧

    “摘樱桃” 这本书是《如何你爱的人爱上你》,是我刚从一位友友写的读书笔记那里发现得来的。 顿觉颇有道理,于是就现炒...

  • 有爱就有动力

    有爱就有动力! 此话真的有一定的道理!

  • 爱是没有道理的

    你睁开朦胧的双眼 看着还未明亮的天 昨夜那个说爱你的男孩 是否已经上路 为生活在忙碌 你看天的时候是否会想到他 我...

  • 小北

    小北,他们有好多关于爱的道理。我有你。

  • 这样哄着你的男人,是真的爱你

    有句话叫:和女人讲道理是没用的,你只要哄她哄她哄她哄她就好。 是啊,感情里最无用的就是道理,道理人人都懂,但在爱的...

  • 五种爱的能力,你有多少?

    五种能力的爱,你有多少? ——《爱的五种能力》读书笔记第二篇。 《爱的五种能力》的书评中有人说,书名是标题党,与其...

  • 爱的道理

    在玻璃瓶里养了一株吊兰,两年了,只发了几根分支,根系也比开始时大不了多少,虽然由个别根的末梢生出了白生生的...

  • 怎样才算是爱自己?

    都说“爱自己才能更好的爱别人”,都说“爱自己是一生的事业”,道理我们都懂,但是道理太抽象,怎么才叫“爱自己”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是有道理的》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xr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