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玻璃瓶里养了一株吊兰,两年了,只发了几根分支,根系也比开始时大不了多少,虽然由个别根的末梢生出了白生生的新根。叶子也不似刚开始养殖时那样浓绿,只是嫩嫩的绿,有点纤细的绿,还带着点怯弱,有点亮亮的光泽,脉络清晰可见。这甁养的吊兰,怎么看都像是一个胆怯、害羞的少女,虽然舒展着眉眼,始终放不开手脚。
仔细一想,还真没有见过水中养殖的葱茏的植物,凡是繁茂的植物花卉都是生长在土壤里的。世上的花草树木都是自然的产物,从土壤、从阳光雨露、从自然界获取继续的营养,哪一颗参天的大树不是把根深深的扎在土壤?哪一朵艳丽的花不接受阳光的照耀?
我想这株吊兰,当初如果把它植根土壤,现在应该已是爆盆的翠绿,旁支四出,且有素雅的花儿盛开。由于我自私的要时时拥有它那养眼的绿色,时时观赏它飘逸的叶片,感染它顽强生命的律动,让它失去了适宜的成长环境,抑制了它的茁壮成长,它虽没有怨我,但我也因此看不到它应有的特质、欣赏它的美了。
想到兰亭集序中有这样的句子:当其欣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当我们喜欢一个人或物件时,心心念念的想着它的好,千方百计的想得到,一旦得到,开始时爱不释手,从心底深处释放着因得到爱物的喜悦;等到时间长了,有了视觉的疲劳,没有了当初的新鲜感,就不再欣赏,不再在意,更不再呵护。这是不是人性的劣根?
就如同这吊兰,因了它不再是我想要的美丽,不再是我喜欢的绿色,就倦怠了给它浇水施肥,又因了我的倦怠,使它更加憔悴,我也没有了当初对它的那点疼惜。
其实,想来都是我的错啊,它是离不开土壤的,我却剥夺了它的权利,还要嫌弃它长得不茁壮、不旺盛、不养眼、不美观,我是多么的不懂它。
吊兰,这个我深爱着的绿植,用生命的成长教会了我爱的道理,爱不是据为己有,是了解、是懂,是让它在适宜的环境中自由的成长,用心守护它、滋养它,让它年轻时灿烂老去时优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