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发表意见
一、脾气暴躁易怒。
据了解,脾气暴躁的父亲对于孩子造成的伤害是无法弥补,在其心理上会形成一种直接的恐惧,在成长中变得胆怯,缺乏安全感,还会养成小心翼翼的性格,生怕受到父亲的责骂,若是长期处于这样的成长环境,孩子也会变得自卑且敏感,容易自我怀疑,认为自己好像什么也做不好,父亲也不喜欢自己。
而且,父亲爱发脾气,家庭不和谐,以至于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完全活在这种阴影之下,他不敢有自己的思想,不敢说自己想说的话,更不敢自己做出想做的决定,等长大了不敢主动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从而失去好的机遇,甚至很难有大作为。
二、沉默寡言,从来不管孩子
有一种父亲属于沉默寡言,不爱说话,也从来不管孩子,每天勤勤恳恳地上班,即使下班回到家也只是玩手机,就好像教育孩子是母亲一个人的事,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本来就少,甚至还对孩子漠不关心,因此,这让孩子体会不到父爱,并给孩子留下不好的印象,还会觉得自己是不被爱,然后,孩子也会变得敏感多疑,慢慢失去了信心,从而在内心否定自己。
三遇事缺乏担当、胆小怕事
都说父爱如山,一个父亲的形象就是顶天立地的那种,他们撑起了一个家庭,也就是家里的顶梁柱,在孩子的心里,父亲给予的安全感十分重要,相当于自己的靠山,只有感受到父亲的力量,孩子才会变得更加自信,但是,在现实中,有些父亲性格唯唯诺诺,胆小怕事,做事畏首畏尾,如此一来,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孩子也会变得懦弱胆怯,自卑且敏感,所以,当父母发现孩子的性格不够开朗活泼、自信大方的时候,别急着责骂孩子,不妨试着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总之,以上就是绝大多数自卑且敏感的孩子,他们的父亲都有的共同特征,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事实如此,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一言一行将影响孩子的一生,不难看出,每个家长都希望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不过,要想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并非易事,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就叫‘因材施教’”。
自卑,敏感,内向,胆怯,小心翼翼
B发表见解
我们也许无法改变自己的父亲,但可以思考我们自己应该如何做父亲,减少原生家庭对自已及新家庭的影响。
原生家庭可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痛苦,让我们心生怨恨。但我们不能一直沉浸这种痛苦中无法自拔,更要从原生家庭中寻找并发现积极的力量,助力自己的成长。
C发表见解
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我们可以改变对过去的看法。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可以找到答案。
当我陷入的困境或焦虑时,开始时的自责非常痛苦,可时间长了,发现不全是我的错,于是找到了无法改变的童年,仿佛找到了替罪羊,于是愤怒转移了到了无法改变的原生家庭里,这时,自身的痛苦就减轻了。但原生家庭又无法改变 ,自已充满了无力感,似乎陷入了真正的困境。所以,改变对原生家庭的认识,找到积极力量,才能成长。
D表达见解
原生家庭伤害了我,同时也滋养了我、锻炼了我。现在想起小时候的自己很勇敢,父亲用皮鞭抽打十一二岁的瘦弱女孩,竟然不跑、不求饶,这种不屈服的精神让我收益终生。五十年来,我遇到过许多困难挫折,都挺过来了,小时候的挨打锻炼了我,使我坚强,让我勇敢。
由此我想到了粪和庄稼,粪臭气熏天,但给了庄稼营养。世上有没有既香又滋养庄稼的肥料呢?比如花生饼之类的,可是用花生饼的代价太高了,一般人用不起。
我好奇用花生饼做肥料,与用人粪做肥料,庄稼的长势和产量有什么区别吗?庄稼成熟后,对供它成长的土地会说些什么呢?
假如产量低了,就埋怨土地养分少。如果产量高了,就说它运气好。
突然想到了杨开慧,她的孩子会感激父亲呢,还是恨父亲呢?
人是个复杂的生物,进化成人,却失去了原本动物所具备的多项能力。
对比起,原生家庭,我以前过不好的时候,总是埋怨你,请原谅我的贪婪,我的幼稚,我总想从你那里获取更多更多,现在我已经长大,感谢你养活了我,滋养了我,锻炼了我,我从你那里获取的营养已经足够,我爱你,生我养我我原生家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原生家庭,不同的成长环境,造就不同的人。
视角不同,认知不同,格局不同,经历不同,每个人的感受和想法不一样。有影子的地方也有光,凡事都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
眼中有光,向光而行;心中有爱,温暖前行;心存美好,遇见美好。
E发表看法
所有的家庭都不一样,接近完美的家庭少之又少,不要总活在过去里,过好当下就可以啦,做一个没心没肺的人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