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D最近很郁闷,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居然玩起了两面派,在自己家里一切正常,下午放学在奶奶家中转的两个小时里却像换了个人。
比如在奶奶家,他做作业一不顺利,就发脾气。奶奶上前安慰几句,他更加来气,到最后,他干脆要求奶奶先在他的作业本上签字,然后再做作业,不签不行。
小D为这事没少花精力。和孩子谈过几次,小家伙反反复复,少有变化。
奶奶再一次告状时,小D要求母亲在小小D提出“作业未完成先签字”等无理要求时断然拒绝。
谁料老太太一脸为难,说,隔代不能红脸,会疏远关系的。
小D顿时若有所悟。
孩子的认知还不完善,往往所见即所得。
他的那些不当要求在父母面前行不通,几个回合下来,也就偃旗息鼓,不屑试探了;
而在奶奶面前,他屡试屡爽,在潜意识里就形成了“可以这样”的概念。虽然也会记起爸爸的叮嘱,但是小孩子一到实际情境中,容易被感觉牵着鼻子走,把“应该不应该”抛于脑后。
所以小小两面派就形成了。
小D觉得,在孩子面前,有些人可能一直在营造温室,营造一种不真实的人际交往关系。
如果一个孩子身边的人都在营造温室,那这个小孩是很难和真实的世界平和相处的。
小D记得小时候和表弟E、表妹S的一件事。
小D和E同岁,表妹S比他们小6岁。E性格温和,凡事让着S,D则当仁不让。
6岁的S有一天就责问D,为什么E哥哥会让我,而你就不让?
时隔20多年,小小D的事让他找到了当初S所提问题的答案。
小心!你可能是在营造温室E为S营造了他们相处关系中的温室。
人从天性上来说都是会认可顺自己意的事,缺乏辨别能力的孩子更是如此。而且习惯之后,就会认为理所应当,进而由此及彼地去要求其他的人也那样如温室般对她,不管合不合理。
有这样一个故事:几个顽皮的孩子天天中午在一位老太太的窗外踢球,老太太不胜其扰,吃不好饭,睡不好觉。
终于她想到了一个办法,她对孩子们说,你们每天中午来这里踢球,我每次给你们3元钱。
孩子们欢天喜地,球本来就要踢,现在还能拿钱,简直妙不可言。
每天3元的日子过了三天。
第四天,老太太说,从今天起每天2元。
新规之后,老太太发现,孩子们明显踢得没以前卖力了。
又过了3天。老太太说,今天起踢球不给钱了。
孩子们像受了天大的委屈,忿忿不平地表示,再也不来这里踢球了。
果真,老太太的窗前从此安静了,静得能听见玫瑰花开的声音。
习以为常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如果对一种错觉习以为常,那他将会在真实的世界里处处碰壁,不知所措,甚至迷失自己的方向。
小心!你可能是在营造温室温室大棚给植物一种四季如春的错觉,温度不够了,加点,湿度不够了,加点。植物在里面什么都不用管,只管努力生长。
这世间有大雪纷飞?于它那只是传说。
偶尔有一天,主人忘记了把大棚的门关严,经由那一条狭小的缝,冷飕飕的风鱼贯而入。
顿时,植物们感觉仿佛一阵阵鞭子抽打在身上,强烈地不适感瞬间从青葱的表皮刺入每一个细胞,不停地寒战。
这就是传说中的“冷”吗,没有遇到过,你叫我如何受得了?
其实不仅对于孩子,长期的温室效应也会让成年人产生海市蜃楼般的错觉,尽管当下或许美好,但温室毕竟是温室,终究不是真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