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
鲍昆山《孔子传》梗概(一)

鲍昆山《孔子传》梗概(一)

作者: 暇思芸悟 | 来源:发表于2019-12-28 07:51 被阅读0次

    看完了鲍昆山写的《孔子传》,心中无限感慨,这是一本给普通读者看的孔子传。什么是普通读者?就是非专业人士。这本书,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读懂了,有些内容还是有些高深。期待比自己水平高的人进行批讲。或许正因为如此,所以从书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圣人,更多的感受到了一个孤苦的孩子,一个怀才不遇 ,有大志而无处伸展的郁郁寡欢的中年人,一个凄惨的老人。

    孔子的祖先从商之王族到周之诸侯,再到宋国公卿,最后降为鲁国的士,失去了世袭封地。孔子的祖先最终沦落到了必须靠俸禄生存的地步。孔子之父叔梁纥“以勇力闻于诸侯”。孔子的父亲66岁的时候,在情场上赢得了一位少女的芳心。这是他一生中的第三个女人。这名少女名字叫颜徵在。在15岁的时候嫁给了叔梁纥。

    梁叔纥为什么要娶一个比他小了51岁的少女为妻呢?其正妻施氏给他生了九个女儿,没有儿子。妾生了个儿子,叫孟皮,但他的腿先天残疾,走路有点跛。依当时礼仪不宜继嗣。叔梁纥不甘心他的家族就此人丁寥落,所以他一定要再娶。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颜徵在生下一名长相颇怪却非常健康的男孩儿,这个男孩儿就是孔子。关于孔子的出生,司马迁用了"野合"。

    当时的礼仪规定,每年仲春之际,“令会男女”,以乞农业丰收、国泰民安,那时“不禁野合”,甚至要处罚不野合。因为这一礼仪,可最大限度的增加当时的人口,提高国力。所以在当时,野合生子是很正常的行为。

    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叔梁纥去世,抛下了一大家子,除孔子和颜徵在外,还有九女一子一妾。叔梁纥死后,俸禄也就断绝了。孔氏家族愈加衰落,孔子和母亲陷入了窘境。颜徵在带着三岁的孔子离开了孔家,孤儿寡母搬入鲁国的都城曲阜,开始了母子相依为命的艰难岁月。

    孔子自幼对礼乐文化就有浓厚的兴趣。他儿时游戏,常常摆设俎豆和祭器,模仿祭祀的礼仪动作,母亲颜徵在就买来礼器,供孔子嬉戏。这看似儿戏的启蒙,实则是最根深蒂固的学习。在其心灵最深处洒下了文化的火种。这火种终将照亮理想的大道,从此,孔子就有了一种超越于一般同龄人的兴趣:这是对一种伟大文化的兴趣,对一种伟大文化传统的兴趣。

    孤儿寡母为了生存,母亲不外乎缝缝补补,浆洗扫除。为了生活,孔子不免从事一些仅仅为了养家糊口的行当,但是他毕竟是士族,他要立足社会,只能通过传统的儒业——学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走上仕途。六艺是当时的公务员必须具备的六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果要进入国家政府机构谋职,就必须具备这六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在母亲的引领、自身的努力、环境的磨练和熏陶下,孔子学习着,成长着。15岁那年,他领悟到:人生有超越于谋生,超越于谋仕之上的价值,那就是真理,以及为探索真理而存在的学问。从此,他走上了“志于学”的道路;从此,他的求学不再为了谋生、谋仕,而是为了探寻真理,捍卫真理。孔子精神有了支柱。

    然而,考验他学习成果,考验他精神力量的沉重打击也接踵而至。

    孔子十七岁时,与她相依为命、相呴以湿的母亲去世了。从此以后,尚未弱冠的孔子几乎成了一名孤儿。

    在那个年代,办丧事是一件很大的事儿。对十七岁的孔子来说,它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把母亲和父亲合葬在一起,但是他不知道父亲葬在哪里。

    孔子到处打听,寻找知道线索的人,他的一片孝心感动了一位老太太,这个老太太的儿子是职业抬棺人,曾经参与安葬叔梁纥,她告诉了孔子叔梁纥棺木的具体位置。孔子终于可以把父母合葬了。

    在孔子圆满地办完父母安葬的大事之后,发生了一件令他很尴尬的事,这件事对他刺激太大,直接导致他服完丧后,第一次离开鲁国。

    鲁国的执政上卿季氏发了一个通告,在家里宴请所有的鲁国士族子弟。这样的“家宴”,实际上是政府部门的一次重大活动,其动机,其实就是清理“士”族,重新进行身份认证。所以  孔子不得不去:一,这是一种体面和光荣,体现的是家族的地位和身份,以及将来的政治前途。如果不去,很可能意味着失去士的身份。二,执政的邀请,不得不去。谁敢不给季氏面子?或者说,季氏给别人脸面,谁敢不要这个脸面?

    我们可以想象孔子此时的两难:去吧,在母丧期间,不去吧,谁知道会有什么后果?17岁的孔子,既无法与季氏沟通,也没有人可以商量。他是一个孤独的少年。几经思考,孔子决定前往。因为还在守丧期,对于毫无上层社会经验的他,就穿着丧服去了。在季氏家门口,被其家臣阳货趾高气扬地挡在门口,看阳货的意思,并不单单指责孔子的失礼,而是根本不承认孔子“士”的身份。

    “士”是贵族阶层的最后一个等级,是统治阶层的最底层,是通往社会上层的门槛,再往下就是庶民、百姓了。没有士的身份,就几乎失去了进入上层社会的资格。

    这使得孔子受了很沉重的打击。家族昔日的荣耀,父亲昔日的英武和地位,母亲昔日的关爱,彻底的成了过去。一个17岁的少年 ,谁给他擦一把辛酸的眼泪?他一个人默默的退下来,只好独自回家去。

    据《孔子世家》载 ,十九岁,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的孔子,服母丧期满后,打点行装,仗剑去国, 去了宋国 ,他要去那里学习殷商古礼。从曲阜到宋国国都,约200公里,路途艰险,从此他要独自面对前途未卜的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鲍昆山《孔子传》梗概(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bf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