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63828/2eda030a2ba69a9a.jpg)
昨天晚上九点多,我在哄孩子睡觉,姨妈发来表弟的月考成绩单,乍一看考得还不错,九百多人,表弟考到全校92位。但细瞅每一门的分数,会发现他的偏科现象还是挺严重的。以前就听姨妈说表弟不喜欢理科,果然,数理化均在及格线边缘徘徊,另外,地理竟然只考了35分。排名还能靠前全靠语数外三大主课撑着。
676分的成绩原也不错,但对表弟来说就很让家里人担心。姨妈是妈妈家那边最小的孩子,家里当时是有条件供她读书的,但她高中还没读完就跟着同学打工了。后来嫁了一个脾气很好但没什么本事的老公,在农村务农,不忙时打打零工,姨妈聪明勤快,姨夫吃苦听话,日子还算过得去。虽差着辈数,但我和姨妈差不了几岁,也异常亲,从她平时的言语能感受到学生时没有读书的后悔和遗憾。所以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异常重视,也可以理解。据妈妈说,姨妈几十亩的地,从来没让表弟干过,将近一米八的大小伙连一箱三十斤的苹果都搬不动。周末在家,每一次去总看见表弟在电脑上玩游戏。
表弟其实也很争气。中考来临之前,县里一所高中从教育局拿下政策,面向全县初中,学校自主命题,可以提前录取一批学生,不用参加中考,达到分数线可以直接上高中。表弟在那场考试中,拔得头筹。排名公布后,全家为之高兴,最开心的莫过于姨妈。第二天就给儿子买一款新手机。
但进入高中后,表弟几次的月考都不甚理想,班主任找姨妈谈过几次话,意思是孩子性格较内向,也没什么兴趣爱好,希望家长多鼓励。更应陪孩子开发一些除学习外的其他兴趣爱好,比如打篮球,跑步。姨妈说找表弟谈过,他说不喜欢。姨妈问我,我说不喜欢动的,那不如读点名著啥的,表弟也不喜欢。我怀疑表弟心态出现啥问题,姨妈随后微信给我一篇表弟写的月考总结,其中有一句“我努力学着那些不感兴趣的东西”,我震惊又有些释然,原来表弟成绩上不去的原因在这里,没有建立学习的兴趣。
我以前觉得“这个孩子读书很刻苦”是一句表扬的话,自己也是朝着这句话努力,但在自己读书的最后一个阶段——高三,我越来越感觉学习的吃力。在自己身上我都没有总结出来的道理,今天在表弟身上,我仿佛看到昨天的自己。我惊觉,学习真正的动力应该是兴趣,而非靠着毅力的坚持和努力。况且这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他的毅力能否帮他撑到高三?说实话,很难。这样看来,学习真是一件痛苦的事呢。
现实中,很多孩子小学初中,凭着一些刻苦和努力,成绩能保持在上游,身边的人就会认为这个孩子学习好,作为孩子自然喜欢听。他也在心里默念我学习好,到了高中,他以更多的努力付出以期保持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好学生形象。从始至终,孩子都没搞清楚,学习为何。学不好也是自然的。
全段时间趁着怀孕读了几本育儿书,其中一本叫《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是一位教育家也是一个妈妈,她在谈到对自己女儿的培养上就很强调父母学习兴趣的培养。她强调真正的好学生是,首先建立学习的兴趣,并且父母陪着孩子坚持,即使小学初中孩子的成绩平平,但到了高中他会展现真正的实力。学习在学习之外,在生活中,在兴趣里。我们的读书时代遇到的学霸,除了天赋,他们身上无不充满这些教育理念的影子。真正的好学生不是学习的奴隶。
如果我们不曾被这样教导过,但愿把这些教给我们的孩子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