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蒲(原创)
今早,看到冯骥才的《草原深处的剪花娘子》,很为民间粗率的、富有生命力的艺术所震撼,也想写一写我知道的剪纸。
几时,哪家要办丧事,母亲和几位婶婶嫂子从花花绿绿的纸中挑出一张来,铺在桌上,对折后用刀切割,随着“嚓嚓”的声响,一张张方形的纸展现在眼前。接着,把裁好的四五张蓝色的纸叠在一起,再正反面对折,像折叠纸扇那样折成长条。然后在长纸条中间紧缠丝线(或细铁丝)。最后,撕开如扇面,把上下几层拉伸开来,一朵蓝色的纸花就诞生了。
之后,反复相同的工序,一朵朵绿花白花出现。不多时,筐子里就盛满了纸花。那个年代,妇女们用自己灵巧的手浆洗缝补,把简单而枯燥的日子打发得滋有味,想不到还会手工。一看别人怎么做,自己也就跟着模仿,慢慢的就成了能手。
升入中学,学校设有美术课,任教的老师是开照相馆的,他只教我们写美术字:黑体字、宋体字,剪纸好像在他那儿受了冷落。我们只好在白纸上画字,不小心蹭了满手的铅灰,却也认为自己在搞艺术而恭敬有加。
这年元旦,我们班开联欢会。晚上,教室里灯火辉煌,几位女生带来了剪纸。有小人儿拉手跳舞的图案,有窗花,有教室四角扯拉的镂空的长彩条,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欢乐。这些剪纸比起儿时看到的纸花漂亮多了,我只有望着兴叹的份儿。
进入师范,在《绘画》书上知道了剪纸是民间艺术,瞬时对它有了种神圣感。教材书上对材料的准备、操作的步骤有详细的介绍,我也曾在反复折过的纸上,按要求动过剪刀,但只能剪出简单的纹样,始终不明白折叠世界中的奥秘所在。
毕业后做了“孩子王”。看到孩子们剪的窗花是那么漂亮,尤其是他们剪出的圆形,经过交叠、相切,组成了奇妙的图案:像是一朵绽开的菊花,又像是三叶草……我一时心动,命名为“当圆遇到圆”,后来很为这个有意味儿的名儿兴奋了一阵子。
还在同事家看到他爱人剪的一只猫:黑色的毛发,瞪圆的双眼,三角的耳,耳上的绒毛清晰可见。我对此赞叹不已,一位农妇在繁琐的日子里,凭着自己的观察、感受,在纸上剪出了一只动物的灵性。
剪纸,剪刀下的生命,散发着原始的、本质的张力,一代代传递下来。表达着人们对日常生活的热爱,对农耕文明的怀念,对生命的感悟。愿民间艺术越来越散发出青春的光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