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等待迎接新生命的母亲,每一个盼望孩子降临人世的家庭,都怀着深深的爱意,迫不及待要开启新的生活。孩子带来了希望与幸福,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挑战。
鲁道夫.德雷克斯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是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在育儿领域有长达40年的经验。他所著的《孩子:挑战》一书包含了丰富的实例和大量的心理学依据,让我们得以窥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民主意识的觉醒,对每个普通家庭乃至每一个孩子带来的影响。令我非常惊讶的是,书里所描绘的美国幼儿和少年儿童们的心态和表现,与如今中国的孩子们非常类似,令我读起来非但全无陌生感,反而觉得这就是我身边正在发生的真人真事。
如今中国社会在不断发展,在一个具有民主观念的社会中,相互尊重和平等对待是一种生活方式,对孩子们而言也是如此,孩子不再仅仅是被教育的角色,他们也需要得到足够的尊重,需要被平等的对待。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从这样的观念出发,我们才能从《孩子:挑战》这本书里学到非常多有用的知识和经验。这本书一共三十八章,每一章都有至少三四个案例,作者在分析案例的同时引出心理学上的观点,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 了解孩子
家长们都希望和孩子能愉快地相处、有效地合作,可孩子们有时候并不配合我们,让我们非常困扰。面对一个不那么快乐的宝宝,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的破坏性行为,这是值得家长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人的行为都是有潜在目的的,孩子们也不例外。也许他们都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但我们得帮他们找到缘由,之后才能对症解决。
在《孩子:挑战》这本书里,作者给出了解释:孩子对归属感有强烈的需求。为了找到自身价值和获得归属感,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结合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找到了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并因此做出反应。很可能他的判断是错误的,那么他就会做出错误的反应,比如为了得到妈妈的关注而制造噪音或者和兄弟打架。
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特质都不一样,父母表现出来的期待也不一样,孩子为了获得归属感就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所以我们需要了解我们的孩子,理解孩子的想法,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称谈得上“尊重”。
2. 尊重规则
中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长首先要明确,孩子也应该遵守规则。规则是一种通用的标准,遵守规则则大家都受益,不遵守规则就应该承担后果。爱孩子不是过度保护,家长们需要让孩子明白,秩序和规则是自由的一部分。
那么家长首先要重视规则,保持前后一致,比如允许孩子做什么,不允许孩子做什么,犯了错误就该承担哪些后果,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哪种情形下,都要坚持自己的原则。然后要以实际行动向孩子表明我们重视规则,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是在遵守规则,避免陷入“权力之争”。
《孩子:挑战》这本书里细致地讲解了“权力之争”的本质和应对技巧,帮助家长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地位和角色。告诉家长们,避免冲突的办法还有很多,不要妄图强迫孩子听我们的。
3. 改变自己
家长们要面对现实,自己不是强权者,不是独裁者,只是一位普通的养育者、引导者,那么如果想成功应对“孩子”这项挑战,就一定要自己做出改变。
《论语》有言:“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在我看来,家长也应该具有这些特质。在行为上,我们需要“花时间训练”,需要“退出冲突”,需要“一视同仁”,需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这本书就像一部字典,在你需要做出改变的时候查一查,我需要怎么想,我应该怎么做。
改变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这值得家长们付出。使用《孩子:挑战》这本书里所写的“养育孩子的新原则”,一条一条对号入座,像答卷一样将难题各个攻破,我们就能以平常心面对“孩子”这项挑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自由。
做到了上面这三点,“尊重孩子”就不再是一句空话,就能将平等和尊重贯彻到日常生活当中。
《孩子:挑战》这本书,不仅仅是儿童心理学奠基之作,也是家长们的育儿心理小百科。在这本书的帮助下,家长们一定可以在育儿这条路上走的更加坚定、更加从容。
END
♥
文字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
树洞咖啡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