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一直是少数民族的传统聚居地,虽然在近代大规模的移民活动中,汉族成为东北地区的主体民族,并带来了各种“大碴子味”的地名,但东北地区那些有着较久历史的大城镇依然保留了其原来的名称。
黑龙江
黑龙江西部地区为蒙古族、达斡尔族和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黑省西部地区的地名大多出自这三族,例如齐齐哈尔,为达斡尔族语“齐察哈里”的汉译转音,意为“天然牧场”。
黑龙江东部地区为满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因黑龙江东部地区以平原地形为主,土地肥沃,全省大多数城市和人口都分布在这一地区,也就有了许多汉译的少数民族地名。
哈尔滨市,满语的意思是“晒网场”,在哈尔滨建城之前,松花江边的满族人以渔猎为生,经常在这里晒网,因此得名。
哈尔滨松花江大桥
牡丹江市,因江得名,不过这牡丹江可不是因为牡丹花。牡丹江为满语“穆丹乌拉”的转译,“穆丹”为“弯曲”的意思,“乌拉”为“江”,因此牡丹江的本意为“弯曲的江”。
佳木斯市,在满语中意为“驿丞”,在清康熙晚期称作“甲母克寺噶珊”,后汉译为“嘉木寺”、“贾木寺”、“佳木斯”。
绥化海伦市,因海伦河得名,海伦是满语“开棱”的音译,意为“水獭”,因为海伦河中盛产水獭,因而得名。在清朝时期,这里还是满清皇家的围猎场。
中俄边境的兴凯湖,从清代开始改称“兴凯湖”,为满语“水耗子”之意,因湖中盛产生耗子得名。
鸡西市,在清朝时称为“鸡冠噶珊”,“噶珊”即满语中的“山”,鸡西的本意为“鸡冠山的西边”,也有说法称,鸡西是满语“带毛鹿皮”的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