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首是《忆菊》;忆之不得,故访,第二首是《访菊》;访之既得,便种,第三是《种菊》;种既盛开,故相对而赏,第四是《对菊》;相对而兴有馀,故折来供瓶为玩......”
如果说以上这是出自《红楼梦》宝钗给史湘云拟的菊花题,“忆”、“访”、“种”、“对”前后相接十分巧妙,那么与此相对应的是最近看的这本《橙黄橘绿半甜时》,虽不是诗句相接,但将散文大家集结起来和我们讨论“春茶”、“夏果”、“秋落”、“冬酿”岂不妙哉。而看完之后我更愿意把它概括为“咏春”、“忆夏”、“恋秋”、“逢冬”,不妨一同走进这本书去瞧个究竟。
咏春
最早知道“春”的描写莫过于是“春江水暖鸭先知”、“春风又绿江南岸”等诗句。对于“春”好像总是悄无声息的,而在春天一片绿意盎然下少不了对植物的描写,这不丰子恺笔下的“咏柳”视角独特,唯独能发现万花丛中的“柳”的真性情。
最开始对于“柳”认知是听了“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话,常出现于古诗词中的送别诗中常有“挽留”的意思。而在丰子恺的笔下,“柳”是“垂柳”,丰子恺“咏柳”爱它的“高而能下”,爱它的“高而不忘本”;正如周敦颐“咏莲”,爱它的“出淤泥而不染”,爱它的“濯清涟而不妖”。
这样看来,春之所到处以“咏柳”来“咏春”未尝不是一件乐事,又何尝不是一件幸事。
与之相对的是杨遇春“品春”,以“迟起的艺术”自嘲自己“懒惰”,“春乏”、“秋困”、“冬眠”似乎哪个季节和“迟起”都挂钩,杨遇春偏偏选中了春天,何不也是一种“咏春”?
忆夏
再来看看夏季,想到夏天你会想到什么?冰镇西瓜、空调房?或许是“接天莲叶无穷碧”,又或许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也许你会特别喜欢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也一样,也会被“就像秋风躲落叶硬生生隔着一个夏季”陶醉不已,但当看到汪曾祺的《夏天》这章的文字的时候一种“忆夏”油然而生,最美不过夏夜大树底下凉床席上纳凉,也许正是这样惬意晚上的描写能勾起你对奶奶打着的蒲扇让你赏着星星进入梦乡的儿时回想。
恋秋
之前听歌听到房东的猫的《秋酿》风格独特,当看到余老写到“那年的秋天特别长”深深沉醉,似乎秋天总是给人一派萧条景象,它更多的是“悲”而不是“喜”。但庐隐的《我愿秋常驻人间》的独到见解抓住枫树的美来增添秋的色彩,赏秋的凄美也许是“恋秋”的独特视角。
逢冬
都说“秋收冬藏”,最初对于冬是喜欢《湖心亭看雪》里面对于“上下一白”、“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的描写,看了川端康成的《雪国》更是很爱,也许冬天不完全是严寒,我更愿意用“逢冬”去迎接它的到来。
而汪曾祺对“长大儿子想当公交车司机”看法持以支持态度的做法,是《冬天的树》里难得的暖阳。
写在最后的话
《橙黄橘绿半甜时》就像这本书名一样趣味恒生,在这个里面你可以同老舍、季羡林、丰子恺、汪曾祺等散文大家一同感知一年四季,都说“春有百花秋有雪,夏有凉风冬有月”,你也可以同散文大家一起写下属于你的四季,而与他们短暂的接触中你会感觉人间可爱,万事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