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典昕🎪诗集信染花笺黑白•仙都
周勇//10.28霜降六日// 骊歌三叠·畅游天下之河西走廊//

周勇//10.28霜降六日// 骊歌三叠·畅游天下之河西走廊//

作者: 高山流水无情剑 | 来源:发表于2024-10-27 17:46 被阅读0次

      题记:走廊千里,迢远无边,一片苍茫,万顷绵延。碧宇依然,纵横汉月,白云不断,相拥祁连。曾经去病,扬威耀武,忆昔当年,大醉酒泉。试看河西,已换新貌,迥乎胜过,史上胡天。

骊歌三叠·河西走廊

其一

      望眼云涛高路崇,秋霜风雨响晨钟。门开边驿沙原翠,锄掘寒冰灌野葱。

      骆骏进,步从容,尘沙飘逸塑黄峰。金戈铁马雄奇事,衣锦翘英见杰雄。

其二

      祁连自古险关闩,河西漫漫走廊穿。黄沙为辇风腾浪,飞鸟翱翔上碧天。

      黄金道,岭峰延,峥嵘岁月守雄关。可怜大漠长空月,如镜明心冰映川。

其三

      千里长廊古道行,无垠戈壁晓光生。祁连山下云风度,嘉峪关边雪岭迎。

      张骞使,塞纵横,豪雄卫霍戮匈兵。今宵感慨沧桑变,荡气高歌今古情。

            畅游天下之河西走廊

      你见过怎样的大西北?是嘉峪关长城的巍峨屹立,还是绿洲长廊的无垠天际;是莫高窟壁画的辉煌神秘,还是丝绸之路的壮丽足迹?

什么是“河西走廊”

      在这里,一条古老而神秘的走廊,横亘于大漠戈壁之间,连接着中原与西域,见证了千年的风霜雨雪与文明的交融碰撞。

      它,就是河西走廊——一个承载着辉煌历史与不朽传奇的地方。

01、波澜壮阔的山水长廊

      河西走廊,简称“河西”,地处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以北、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至星星峡。

      全长约1000公里,最狭窄处仅有数十公里,形如连接中原与西域的走廊,又因位于黄河以西,故名“河西走廊 ”。

      从更广阔的地域上看,河西走廊南面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北面是阿拉善高原蒙古高原的大漠戈壁,东面是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西面是哈密盆地和库木塔格沙漠。

      中国西北部几大独特的地理构造在这里碰撞交汇,构筑了河西走廊波澜壮阔的山水长廊。

      从地形图上看,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祁连山与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等的夹峙下,在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围堵下,依靠着祁连山冰川融水形成的几条大河,一条“绿洲长廊”顽强地生长交织。

      所谓“有水成绿洲,无水是沙漠”,河西走廊的各大水系及支流也在千百年来不断滋润着沿岸的座座城池。

      诸如张掖市的黑河,武威市的石羊河,玉门市的疏勒河,酒泉和嘉峪关市的北大河,敦煌市的党河……

      中华文明因而能够以这些绿洲水系为基石,西出玉门,迈向西域,通达中亚乃至欧洲地区。

02、风云激荡的历史长廊

      如果说绿洲水系展现了河西走廊自然景观的魅力,那地理环境的特点便决定了它不可避免地经历历史的风霜雨雪与文明的交融碰撞。

      在历史上,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河西走廊成为众多民族迁徙的必经通道,当代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将河西走廊及相邻地区称为西北民族走廊。

      在这条民族大通道的历史上,先后有乌孙、月氏、匈奴、鲜卑、突厥、吐蕃、吐谷浑、回纥(鹘)、党项等数十个民族栖息于此。

      这些民族或辗转迁徙,或世代居住,共同开拓西北疆域,在交融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格局。

      汉代,霍去病在此大败匈奴,汉王朝在此建立了“河西四郡”,即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关中的威胁。

      隋朝,隋炀帝西巡河西走廊,亲率数十万兵马与吐谷浑决战千里,并举行“万国博览会”展示国威。

      元朝建立的前夜,蒙古与西藏首领在此会谈(史称“凉州会盟”),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清末,左宗棠经河西走廊消灭阿古柏势力,收复新疆,维护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从历史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中华大地发展的轨迹。

      没有河西走廊的参照,或许就难以真正理解清代中国“大一统”国家形成的缘由,也难以体会到河西走廊联通四域的“通道”和“十字路口”的重要作用。

03、璀璨辉煌的文化长廊

      著名学者季羡林曾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此处所言敦煌和新疆地区,实际上亦是包含整个河西地区在内的。

      丝绸之路的开拓,使河西走廊成为中国历史上率先对外开放的地区。

      我国历史上的对外开放、走向世界,至少可以追溯到2100多年前的张骞出使西域。

      而河西走廊作为丝路上的“黄金路段”,西方文化要传入中国内地,大多要首先通过河西走廊进行本土化过程。

      它们或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碰撞、交流、整合后再继续东传,同样,中原文化向西传播亦是经过河西发生文化的交流交融。

      例如,佛教文化作为外来宗教,欲在中华大地上传播发展,就必须适应中国原有的文化氛围。

      史实表明,河西作为佛教进入我国内地的第一站,率先成为佛教“中国化”的创新之地,敦煌、凉州便是佛经翻译、传播的中心。

      而后来几乎遍历各个时期的佛教石窟,更是贯穿了整个河西走廊。

      它们或背靠丹崖,或藏于峡谷,雕刻、彩塑、壁画等在这里熠熠生辉。

      今天的河西走廊,如春风吹度玉门关,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性发展中,依旧散发着中华文化的辉煌气息。

              2024.10.2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周勇//10.28霜降六日// 骊歌三叠·畅游天下之河西走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lud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