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
不要排斥跟你不一样的人!

不要排斥跟你不一样的人!

作者: 报大人 | 来源:发表于2016-12-27 23:30 被阅读80次

    近期影院大热的一部影片是美国老戏骨梅尔·吉布森的导演之作《血战钢锯岭》,作为一部以逼真手法演绎战争残酷性的电影,作为一部美国人拍摄的弘扬美国主旋律的战争题材电影,竟然在中国的影迷心中投下了一枚烈性炸弹,好评如潮,中国的热心影评人还认为这是明年当之无愧的奥斯卡获奖影片。

    这样的情势使得我摆脱了滥俗的电影名字引发的性冷淡,走进了影院。果然是一部热血大片。

    我也听到身边看过此片并且被震撼到的人赞叹道:“信仰的力量太强大了!”

    此言不虚,信仰的力量确实强大,不管你信仰的是什么,只要你虔诚地相信,将它作为你生命里的光,指引你前进的“动力”,毫不打折地予以信奉坚持,那么你将会——要么显得疯疯癫癫,要么成为生活中的英雄!

    这个电影里的主角,多斯,就是这么一个人。他信仰和平,坚决反对杀戮。一方面,他是个虔诚的基督徒,《圣经》里有不夺取他人生命的圣训,另一方面,坚决反对杀戮,也与他成长经历有关,因为他小时候差点意外失手夺去了弟弟的生命,为此懊悔不已,长大后还在与父亲吵架时冲动地夺过父亲手中的枪,对着父亲的脑门,差点扣动扳机……事后也是冷汗连连。

    因此,“不杀戮”的圣训,在他的信仰体系里,被放大为一个关键词。坚决不碰枪,成为他坚持的重要原则。因为枪,就意味着杀戮。

    但美国珍珠港被日本人偷袭后,“参战”,保家卫国,一时成为全美国青年的共识和一致行动,谁少了这个经历,是要在自己的生命里留下缺憾的。加上,多斯是个爱国青年,因此,他违逆父亲的意愿,报名参军。

    接下来的电影故事,除去多斯谈恋爱等感情戏外,基本上可以说围绕着一条主线展开:由于坚决“不碰枪”,作为参军士兵的多斯,给自己引来的一系列巨大麻烦,以及脱离麻烦后,“不碰枪”的多斯在战场上又是如何生存、并如何成为一个神奇的救人者,让他的“不杀戮,只解救”信条,在战场上大放异彩的。

    这当然是一个神奇的故事。一个坚决不持枪的战士,竟然在战场上的枪林弹雨中活了下来,而且还成了一名英雄。

    更神奇的是,这并非小说家或编剧虚构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地发生于二战期间的故事。这部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坚决不持枪的医疗兵多斯,在最残酷的战场上,依靠徒手救下75名受伤美国战士。

    他靠着不是一般的好运气,靠着战场上美国军队的团队协作,尤其靠着自己强大的精神意念,和对每一个生命的强烈的尊重和救护之情,将一个个倒在激烈炮火阵地上的伤员,背到了安全区域。

    “不持枪”的多斯,和英勇拯救75名受伤战士的多斯,是同一个多斯,有着同一个精神世界,在前面,他“不碰枪”的态度有多坚决,在后面,他“再救一个人”的信念就有多坚决,这导致他一回回重返被敌人严密监视的阵地,从事着高风险的伤员搜救工作,并凭着他孤身一人的力量,将找到的伤员拖到或背到有人接应之处。

    他的精神里有一股倔强,一种罕见的倔强,在战场上,他的倔强成为了一种英雄色,成为令电影院里观众感动到泪奔的元素,这个时候,天上的上帝在睡觉,他就是人间的上帝,这个如地狱般的战场阵地上的上帝,将一个个受伤倒地等死的士兵找到,带往安全地点接受救治,等于给了他们再活一次的机会。

    这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这时由于美国军队已按命令撤退,留在战场上救人已不是多斯的责任和义务,他冒着巨大的风险,逼近自己体能的极限,救下一个又一个的伤员,完全是由于他的个人意志、他的信仰。

    这才更加凸显出多斯的伟大。这种伟大源于他倔强地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而这种倔强,在他上战场以前,在电影中的表现,则完全显得不合时宜,显得他是个迂腐的怪人!

    所有上战场的军人,一律配枪并接受训练学会使用枪支,这是无须多加解释的入伍上战场常识了。所有入伍者都会毫无异议地接受这种安排,无论他是一个同仇敌忾的热血者,还是一个骨子里的和平主义者。

    但多斯自小对枪和杀戮形成的条件反射式反应,令他坚持自己“不碰枪”的个人原则,并不惜为此得罪上司,得罪战友,受尽嘲笑、歧视和欺负。

    虽然他依据美国的法律为自己抗辩,认为自己的要求是合理的,认为美国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上战场保家卫国必须要“持枪”,但军队的各级长官还是以“影响团队士气”为由,坚决要求他持枪。

    这个时候,许多人会作出让步和妥协,其实,“持枪”又能对自己的信仰和原则有多大的妨害呢?战争是要杀戮的,何况还需要在紧急时刻自卫,只要你愿意,你可以不使用它。毫无疑问,军队里的虔诚基督徒,应该并非多斯一人。

    但外表文弱的多斯,内心却倔强无比,哪怕他被关进牢房要接受军事法庭审判并可能因此定罪,哪怕他深爱的未婚妻都从“人之常情”和“个人前程”角度,前来劝他,只需要象征性地接受一下枪械使用考试就过关了。

    但就像内心有一道门始终不能破,多斯面对种种意想不到的巨大冲击,经过犹豫之后,还是决定:不碰枪。哪怕为此承担任何代价。

    然后,愤怒的长官们终于将他送上了军事法庭,并且,以大局为重的法官即将举槌判定多斯有罪……

    当然,这时,一个意外转折出现了,有人送来了一位主管军队的政府要员的来信,信中说,“不持枪”是并不触犯美国法律的……于是,多斯的难题迎风破解,巨大麻烦终成过去……

    都说美国是一个人人享有自由的国家,但看到多斯因想要享有不持枪的自由结果闹到军事法庭上的情节时,也不禁令人心寒:虽然他本质上并不违反美国法律,但整个军队却恨不得生吞了他,法律依然准备判他有罪,就因为他是一个“异类”。

    他“不杀戮,只解救”的理念很动人,却得不到半点支援,尽管他关于“不持枪”的理念阐释也打动了法庭上的听众,但依然不能扭转局面。与国家卷入战争的现实相比,一个年轻人的个人信念是苍白的。

    如果不是多斯的父亲想尽办法见到他在“一战”时的上司,如果这个上司也认为多斯是“违反军队纪律、影响战斗团队士气”,不愿意写那一封信的话,电影中的多斯,就铁定要接受军事法庭的定罪并服刑了,而不是像后来那样,成为战争中的人道主义英雄。

    如果故事是那样改写,结局也不难预料:多斯将作为美国军队中一个因为坚持无意义蠢举的无名脑残,在历史上留不下半点痕迹,并为此葬送了自己的一生。

    当然我估计,现实中“坚持不持枪”的多斯并没有闹到军事法庭上去,这是电影为了戏剧性效果编造的情节。但电影中多斯因为“不持枪”问题,遭遇的身边所有人的不理解和打击,和来自整个制度的碾压,却是让人感同身受的。

    他作为一个孤独的异类,采取与别人不一样的姿势,一个人成为一支孤零零的队伍,接受别人的审判与评论,以及挑衅、欺负,一般人是不会再坚守那份“与众不同”的。

    多斯特别和强悍之处在于,他在国家机器的强力面前,做到了坚持自己的立场。他是一个特别倔强的人,坚持不破心中的底线,哪怕只是出于“装装样子”,以便更好融入周围环境。他也不。对他来说,原则不是用来通融的。破了原则,他就失去了活着的意义。

    这种脱离常规的倔强,不是造就偏执的疯子,就是造就不可思议的英雄。

    多斯幸运在,他强大到承受住了来自环境的排斥与碾压,所以他能坚持自我,并在其后的生涯里,大放异彩。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总会看到一些与众不同的人,遭到来自周遭环境的压力。

    其实我相信很多人在生命最初的历程里,都有许多内心的坚守,不希望变成自己不认同的那个人,但随着时光的消磨,周遭环境的显性和隐形压力,慢慢地,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我们调整了自身,不再那么“天真”。

    而这时,生命中那份也许能缔造重要体验的东西,也许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也就悄然消失了,我们终于,泯然众人矣……

    我相信,每个人都是具有无穷潜力的,每一颗心灵都能聚集起足以创造奇迹的力量,但是,多少奇迹死在了摇篮里,只因我们排斥跟自己不一样的人……

    排斥不一样的人的人,并非都是坏人,也并非都出于嫉妒等负面情绪,有时,反而是出于好意,比如对于多斯的好意里,“在战场上,持枪可以在临敌时自卫”,就是一种非常有说服力的好意,连这种好意都听不进去,不接受,就容易得出一种结论:这人不是傻逼么?

    对于那些与我们不一样的人,尤其是有明显好处的事却不做、有明显坏处的事却以身扑火的这种人,我们总是倾向于在内心里骂上一句:傻逼。

    多斯显然在很长时间里,被他的战友看作是一位迂腐的傻逼。

    然而最后,不少蔑视过他的人,却被他从战场上英勇地救起。

    因此,看完美国爱国主义主旋律英雄大片《血战钢锯岭》后,我得到的最大启示是:

    不要排斥跟你不一样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不要排斥跟你不一样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ne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