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第一份报纸《报刊文摘》,是用HY去年年前赠送给我的券订的。周刊,总是几个星期去开一次信箱,还经常积压不读。
忽然有一天想读了,坐在次卧的书桌前认真读过几份,发现这份报纸选对了,质量还真不错。读的时候忍不住圈圈点点,总觉得自己还会回头再看。也想着万一小YU拿到,也许会懒洋洋瞄一眼我的圈划,能看进去点什么。然鹅,大多数时候,他不会瞄那么一眼。老母亲做事总是那么一厢情愿。
曾经很理想的家庭生活场景,就是晚饭后,一家人读报的读报,谈天的谈天,说着看着,一起讨论诗词歌赋国家大事家长里短;也可以是在收拾停当的大桌子前,我们仨看书读报做作业,都很安静专注,自得其乐。后者极偶尔也会出现一次,前者好像没有过。但是我们却可以散坐在客厅里,大YU戴耳机听课,小YU在kindle上读书,我在手机上写文字。也是极好的。
写到读报,想起很久远的事情。自己出身非书香门第,报纸是奢侈品,小时候在叔伯家见过《参考消息》之类,不懂也看不进去。只知道旧报纸的用途有两样:被家乡的主妇们剪裁成比巴掌大一点的圆形,过端午节用来蒸馒头的。还有在学校,偶尔用旧报纸打湿擦窗户玻璃,吸水,吸灰,好用。
刚毕业工作的时候,跟着C律师东跑西跑不到一年,换了跟L律师。L律师清高有才,业务能力也强,对助理的要求自然也高。彼时,我大概对律师业务还云里雾里,可谓“一穷二白”,这个助理应该让带我的老师头痛了蛮久。
L自诩好为人师,开始好好“教导”我,给我定的要求之一是每天都要看一份报纸。所里当时尚兴旺,人不少,报纸自然是有不少。我于是得空开始读报。报纸名字已经忘了。
果如其言,一开始一份报纸要花费我几个小时的时间,每条新闻看着都新鲜,内容有财经时政法制,似懂非懂,前后不得要领,像口渴的人啃干面包一样难以下咽。一两个星期后发现有些新闻看着眼熟,是之前读过的跟进,或者转折,总之越来越多的看明白了,知道了前因后果,说得出新在何处。一份报纸读起来也轻松了。
十几年后等我也带助理时,我对所里的助理总是很宽容,不懂的不会的我都不忍责以重话,只要勤勤恳恳我都相信他们一定也有游刃有余的一天。这大概和我自己是从“助理渣”起步有关吧。我总认为和“莫欺少年穷”一个道理,莫嫌新人钝,新锋尚未磨。
写到这里,觉得这是一篇散而又散的文字,没有中心,又似有几个中心,想到的太多,都依着自己的脑海里所念,可以写成大大小小好多篇了,理想的家庭氛围,童年乡村的记忆,我的带教律师们,律师助理成长记……可见人生半世,若细细品味,也是很长很丰富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