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气温骤降得太快,脑子都想去冬眠了。但脑子是“铁”,书本是“钢”呀!为了吃顿“精神粮食”,我给我家“脑大爷”找了本轻松幽默的漫画书——《漫画欧洲史:了不起的古希腊》。
这本由当代著名画家、世界画坛“废墟流派”弟子安争鸣联手国内著名油画大师弟子翟乃珂共同编著的历史小书,以漫画风格的人物形象替代古希腊历史上各个城邦,通过趣味横生的对话方式,再现了古希腊文明与战争交融的三千年历史。
故事从很久很久以前,一部描述了希腊神话的史诗开始讲起。
这部涵盖了“上下集”的史诗著作最早以吟唱的方式广为流传。它的创造者是希腊诗人荷马,也因此,这部史诗被后人称为《荷马史诗》,代表了希腊的早期文明。
在《荷马史诗》的上集,荷马给希腊人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两个“皇室”间的“夺妻和反夺妻”的故事。
正如一切狗血皆为故事情节服务、happy ending才是终级大boss的西方故事原则。那些融入了故事的夺妻之恨、亡弟之仇,最终要以复仇的胜利、家人的团圆画上句点。
但诗人荷马能写出后世津津乐道的史诗,当然不会是个头脑简单,只懂尴唱“征服”的热血青年。
在《伊利亚特》这个故事里,荷马除了颂扬希腊人的英勇以外,还用具有神秘色彩的“阿喀琉斯之踵”传说讲明了一个道理——“再强大的英雄也有致命的死穴,没有弱点的人是不存在的”。
而这些本来要用很多文字去描绘的场面,要花很多口舌去解释的智慧,只简简单单的几页图画和对话就讲了个一清二楚。
书本不仅把史诗的故事讲了一遍,还对引起人们争议的史实作了澄清。
原来,因为“木马攻城”“智斗独眼”“婉拒女神”等故事情节过于魔幻,《荷马史诗》一度被人认为是虚构的作品。
上世纪70年代,来自德国的业余考古“脑残粉”海因里希·施里曼冲动之下跑到希腊“掘地三尺”。别说,还真的被他挖出了史诗里出现的希腊城邦迈锡尼和特洛伊。
有了实实在在的城邦遗址,这才向世人证明:《荷马史诗》并非完全虚构,只不过是经由诗人丰富想象力加工而变得更具神话色彩。
要说内容制作精良也就罢了,作者愣是连标题这个细节也没放过。全书大小章节的标题都被换上了爆笑的语句格式,非常符合现代人阅读的风格。
大章节标题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样式,“四字经典”概括出古希腊历史上的6个时期,再用独具特色的历史事件标出这一章节将要介绍的主要内容。
比如说:第二章节的标题叫“古风时代:大佬是如何练成的”。
这一章节讲述了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城邦形成及海外大移民的历史。而这段时期又以雅典、斯巴达两个闻名后世的城邦的建立而为人熟知。
这两个城邦作为同时期其它希腊城邦的代表,反映了希腊不同地域的人们对民主与霸权、文化与武力的选择差异。
崇尚文化的雅典人总是长袍加身、衣袂飘飘,富于思考的他们以“雅典”为城邦命名,就是希望他们的城邦能像心目中的女神那样有才有财还有战斗力!
于是,在第二章的第一小节,作者用了“像雅典娜女神那样,既要能打架,又要有智慧——雅典城邦的形成与改革”作为小节标题,概括了“民主的摇篮”雅典是如何诞生与发展的。
反观另一边,同为希腊人的斯巴达人作为一个人口数量很少的族群,没有厚实的文化底蕴和经济基础,他们只好选择了能够保命的“下下策”——提升单兵战斗力。
于是,在斯巴达,你可以看到身强力壮的勇士,看到刻苦训练的斯巴达青年。你可以看到为了生育出体魄强健的婴儿,斯巴达妇女也被要求拥有强壮的身体。
不管怎样,作为与雅典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希腊兄弟,斯巴达人也并非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在培养孩子成长为合格勇士的过程中,斯巴达人鼓励每个少年都跟随一位成年男子学习,以掌握美德等武力外的人生财富。
因此,这一小节介绍斯巴达的内容就被冠以“我们留长发,我们不爱说话,但我们超能打——斯巴达体制的形成”这样一个顺口溜般的标题。
通过这本“压缩饼干”式的漫画书,我们轻易读懂了古希腊三千年的历史变化与文明传承。
这本书打破了历史书必定冗长酸腐的特点,让读者在好玩又好学的方式下填补世界历史地图上一个角落的空白。
为了避免读者看时太嗨、看完就忘,书本还精心准备了配套的大事年表。
大事年表上用时间竖轴的方式简明扼要地列出了古希腊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及转折性事件,将漫长的三千年历史化为具有研究意义的一个个时间点。
这个年末,就让我们在漫画风的幽默里读懂古希腊,尽享一顿美味的“精神食粮”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