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日常随笔记初见简友广场
七十一天:【论语集解74】朝闻夕死

七十一天:【论语集解74】朝闻夕死

作者: 蕉下客deer | 来源:发表于2021-12-27 16:21 被阅读0次

    【论语·里仁】4.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大意】孔子说:“早上明白了道,晚上死了也无憾。”

    此章言人生的意义在于“闻道”。人是能“闻道”的动物,若昏昧一世,不曾“闻道”,即便有彭祖之寿,亦只是禽兽般行走。若至死都昧于道,则如禽兽然。宋人黄晞称:“生而不知学,与不生同。”清人魏源称:“不闻道而死,曷异蜉蝣之朝生暮死乎?”孔子以朝夕之短,勉励世人汲汲于闻道。

    西汉著名经学家夏侯胜因上疏言汉武帝之过失,而触怒圣上。以“非议诏书、毁先帝”之罪下狱,同时入狱的还有丞相长史黄霸。在生死未卜之际,黄霸以“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向夏侯胜请教经学,胜“讲论不怠”。二人身陷囹圄,亦闻道不辍,一日闻道,犹得一日之生,故置生死于度外。

    三国著名学者皇甫谧,一生以著述为业,后得风痹病,犹手不释卷、忘其寢食,时人谓之“书淫”,有人劝之勿用勤过度,劳神伤身,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寿命之短长由天定,非人力所能改变。而闻道之进止,乃可由自己决定。人生在世,当尽己之身,行力所能及之事。且世间之道无有止尽,有一日未死之生,就有一日未闻之道,吾人只可进,又岂可为顾惜肉身而止哉。人若停止闻道,便只是一个生物活法,长活一日、短活一日,于生之意义无增无减。人若生而不闻道,生亦枉生,死亦枉死。

    明代杜惟熙犹视闻道为长生之真诀。以为“世间之所有者皆身外之物,而身又性外之物也。但存吾性,并此身不可有之可也。”如何存吾性?闻道也。惟熙先生云:“闻道而死,犹老氏所谓死而不亡,释氏所谓入涅槃来度,死其身而存其性也。”此即臧克家诗云:“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其肉身已逝,而精神长存,正是闻道结出的正果。先生又云:“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是养生之真诀也;朝闻道,夕死可矣。是长生之真诀也。长生不着落于形体上。”他直接将“养性”取代“养生”,视闻道而生为养生,视闻道而死为长生。人之寿命长不过百年,肉身衰朽灭亡是不可逆的自然规律。而得道之人的精神并不会随肉身的消亡而消亡,甚至渊源流长、百世常青。孔子已身殁两千五百年,时至今日他的音容笑貌,他的思想言行,他的精神气质仍存活在每一位炎皇子孙的身上,这才是人类唯一能做到的“长生”——长生不老、长盛不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以上所论之闻道为“为己之学”,即君子内圣之修为“朝闻道,夕死可矣”,还可解作“外王”之道。三国何晏注:“此章疾世无道也。设若早朝闻世有道,暮夕而死,可无恨矣。言将至死不闻世之有道也。”孔子生逢礼崩乐坏之乱世,为复兴周道而奔走于天下,可至死都未见道行于世,故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倘若天下有道,我便死无遗恨。足见其忧天下如此其急。

    据《新序·杂事》载:楚共王临死前做了一个任免决定:重用筦苏为上卿,将申侯伯驱逐出国。因筦苏常以道义劝谏他,而申侯伯则一味奉承迎合他。楚共王举贤良,逐佞臣,正朝庭之风气,以觉后嗣,开来世。其在临死前闻道,强过那些没身不寤之君。此处之“闻道”,即治世之道、外王之道。

    又有人将此章解作“以身殉道”。黄式三云:“朝闻当行之道,夕以死赴之。无苟安、无姑待,成仁取义,勇决可嘉矣。”《唐书·郭子仪传》记载,郭子仪刚遭小人馋言,被褫夺兵权,然一闻君令,即刻奔赴沙场,心中无毫嫌怨。郭子仪闻的是将士忠贞报国之道,无论个人遭际变故,皆誓死不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十一天:【论语集解74】朝闻夕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gpy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