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一直忙着赶课。匆匆忙忙把九上文言文讲完,然后就是月考。之后把第一第二单元的字音字形画一画,就结束。这前两个单元就过去了。
可是,那么多好的篇章,不和学生讲一讲吗?我是不忍心就这样轻易过去的。哪怕慢一点进度,我还是喜欢和学生把每一篇课文都读一遍,简单的点播几句。我太喜欢这几篇课文了。尤其是《论教养》这篇。虽然是一位前苏联的作家所写,但为什么和我们老祖宗代代口耳相传的谆谆教诲是一样的呢?看来,我们人类对教养的认知都是大同小异的。
其中说如果一个人在外面显得那么温文尔雅,却不能对自己的亲人态度温和,不能帮疲惫不堪的妻子刷个碗,已经进入成年依然心安理得的接受父母的照顾,而从来不想着回馈父母……这样的人就不是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
我们生活中这样的人太多了。我们大多数人都在外面表现的那么温和可亲,可是一回到家里面对自己最亲密的人,却是连话也懒得说,动不动怒目相向,甚至拳头出手。这样家里家外两种表现的人,就是极没有教养的人。也许是认为在家长面前无需防备,所以就可以放下伪装肆无忌惮的本性暴露。但即便是最亲的人原谅了你,可是他们内心也一定会在你的一次次的情绪失控中受到伤害。
文章还讲到有一些父母,总是喜欢在客人面前把自己孩子的弱点不足抖擞出来,他们认为这是谦虚,这是活跃气氛的话题。殊不知这其实是对孩子最难堪的伤害。孩子们经常会窘迫的无地自容,可还要在客人面前装的若无其事的样子。父母总感觉孩子是自己亲生的,他们还小,其实再小的孩子也期望父母给予自己正面的肯定和鼓励。况且我们还要记住老祖宗有一句话,就是“家丑不可外扬”啊!
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我也特别喜欢。尤其在疫情下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安放好自己的身心。所以我还是领着学生一起走进每一篇课文,去建构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家园。
所以,绝不能因为赶课,而轻易的把精挑细选出来的课文跳跃。有老师说布置学生课后自己读一读即可。现在时间安排的如此紧凑,如果课堂不领着一起读一读,品一品,没有几个学生回去细品文本的。我们不能太功利,只为考而教。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好课文来给予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还有“立德树人”这个潜在的教育终极目的是我们要时时刻刻谨记在心的。
拔苗助长、急于求成的教育终究是立不住脚的。慢慢来,细思量,终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