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有这样一群人。
朋友圈晒的不是看了一部电影,就是去哪家餐厅吃了一顿大餐,几张加了滤镜的风景图,几张把地板都p变形了的自拍照,似乎在向全世界宣告,我的生活多么丰富精彩,绚丽多姿!
也有这样一些人(好吧,有段时间,我就是一些人中的某一个),看了一本书要发一个朋友圈,参加了一个普通的学术讲座要发一个朋友圈,好不容易早起了一次要发一个朋友圈,背了几个单词更是要发个朋友圈······
这些人的朋友圈,看上去就是一碗高浓度行走的鸡汤,无时不刻不在努力,充实得不能再充实。
我当然不能肯定的说所有这样发朋友圈的人都是假的,但不可否定的是,大多数真正努力的人,哪有时间将精力放在编辑一条内容满满,看上去光鲜亮丽的朋友圈上。
真实的情况是,那些连得了一个班级竞赛的优秀奖(俗称鼓励奖)都要发个朋友圈,并配上几句励志鸡汤或者感慨的人,往往是眼高手低的伪梦想家——也就是前阵子风靡知乎简书以及各类自媒体的文章“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里说的人。
A同学,一位性格外向,看上去十分自信健谈的女生,由于性格因素,是系里数一数二的交际花,交友无数,第一次见她的时候,第一感受就是这是一个学霸女神!
再一看她的朋友圈,再次被满屏的励志风吹得头晕目眩到眼里只剩下两个字——羡慕!这位姑娘朋友圈的打开方式是每天早晨六点准时起床跑步背单词,然后便是满屏的美食甜以及哪天读了什么书,哪天参加了什么会议,哪天去了健身房,哪个假日去了哪里旅游度假······
而在和她交谈的过程中,也是全程听她讲她的理想抱负,什么想以后在北京闯出一片天,什么环游全世界,什么坚决不进入体制内当刻板的公务员等等。
这些话,听一次倒还好,听多了真的就只能靠做人的基本礼仪来保持微笑。
因为熟悉了她的人都会发现,这只是一个很会说的姑娘,她所谓的目标,都只是她的一厢情愿。
每天早上,调了闹钟起来发了跑步背单词的朋友圈,立马倒下,继续睡到晌午;那些美食旅游的图片也只是从网上移花接木过来的;po出来的书基本没看过,因为当别人想和她聊这本书时,她吞吞吐吐的语言,尴尬的神情早就已经出卖了她;而就算参加了什么会议,她也只是刷手机看微博,从来没有认真听过。
她把自己的朋友圈打造成励志的形象,只为填补自己心里什么都没做,什么都没学的恐慌与空虚。
而这些华丽的装饰,在和别人的交往过程中,一样一样蜕落,她原先给人的励志学霸形象也逐渐变成了一个只会说大话的虚伪者。
并不是每个朋友圈秀“努力”秀“充实”的人都是“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的人”,你有没有活成你说的样子,你心里再清楚不过。
而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人,谦卑而又努力,真实而又坦然。
明明读过无数的书,却依然觉得自己所知甚少;明明经历过很多事,走过很多地方,却依然单纯善良;明明拿过无数的奖,取得过非凡的成就,却依然觉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真正有实力的人,把优不优秀,努不努力的评价权给予他人,自己只是默默的实践,默默的沉淀,而不是哗众取宠,要靠自我的标榜来博取他人的鲜花与赞叹!
他们不会再朋友圈晒生活,生活是自己的,无须他人的认可。
古语说“满壶水不响,半壶水响叮当”,朋友圈过得那么充实的你,不打算看看真的现实吗?
你有没有想过,你爬起又睡下的时候,真的有人已经跑了好几公里,真的已经有人已经背了雅思托福的单词?
你有没有想过,当你晒出网上搜刮的来的美食旅游图片时,真的已经有同龄人靠自己兼职创业赚来的钱走遍了好几个城市,吃遍了无数的米其林餐厅?
你有没有想过,你刷着微博听讲座的时候,你的同学已经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实习或者已经站上了某个国家级项目颁奖晚会上的领奖台?
你没有想过,所以当有一天人家不断升职加薪,事业有成时,你只能愤愤不平地抱怨——“何日遣冯唐。”
比怀才不遇更惨的是,你总自认为自己怀才不遇!
一本完整的名著都没读完过的人, 要怎么去撑起那遥不可及的文学梦, 所以请做一个, 对得起自己梦想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