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俄罗斯的选择,让很多人都很意外,毕竟很多事先都判断都是说得有鼻子有眼睛的,做出这些“错误”判断的人中既有信息来源丰富的专家,也有一线最直接感觉的本地居民。他们从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知道的出发,做出了错误的预判,从目前部分人的反思中可以看到,他们一致认为是对人的预判是最难的。
那么从所谓的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的角度,书上是否有合适的“观人之道”呢?带着问题一找,真的找到了这句:
子曰:“视其所以[1],观其所由[2],察其所安[3],人焉廋[4]哉?人焉廋哉?”
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做过的事,观察他做事的原因,考察他做事时的心情所在,安于什么,这样一来,这个人还能隐藏什么呢?又怎么隐藏得了呢?”
也推荐一下樊登的解读:
孔子的观点更加严谨,他提到了用三件事来观察别人,这样也没有人能够藏得住——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简单点讲,就是使命、愿景、价值观。
结合个人的思考,我觉得“以”如果解释成“依仗”,表示个人拥有的能力;“由”解释为“外部起因”,表示个人受到的外部的影响;“安”解释意义。那么
观人之道=评估客观外部的影响 * 分析其拥有的能力 * 选择后具有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