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金庸去世,想来我年少时几乎全看过他小说改拍的电视剧,感觉他所营造的江湖概念深入人心。在艰难的世道,总有武功高强的大侠惩恶扬善,好人坏人黑白分明,自己也能将正邪不两立,邪必不能胜正这样的大道理信手拈来。长大渐渐发现人哪有纯粹的好坏,更多时候,只是立场和利益的不同。
小时候总觉得梅超风很可怕,后来发觉她不过是一个痴情的可怜人。神雕侠侣里面的黄蓉总觉得她很令人讨厌,后来觉得她只是带了偏见和以家人的利益为重。而经常捣乱的金轮法王也不过是从蒙古角度出发,段延庆也只是因为残酷的命运相逼。每个人都复杂,大家都不过是命运中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而已。小时候,我看宝莲灯,前期真的超级超级讨厌杨戬,但是最后明白他为了反抗王母娘娘,对抗那不公平的天条的时候,哭得不能自已。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一个人不成熟的标志是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而成熟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事实上,背负着骂名,独自隐忍地承受一切,大家只会在最后感叹一句他是个好人呀,然后继续沉醉在主角英勇正义的光环之中。少时觉得反派可憎,现在只觉得悲苦。再把视线延及家人,你会发现学会理解和体谅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武侠片天生带着浪漫主义,私以为自己是一个古道热肠,正义感爆棚的人,可是在现实生活里我发现我缺乏体察他人的难处并及时伸出援手的敏锐感。我记得坐火车回家过年的时候,一个老奶奶在用售票通过闸机的时候,始终不晓得如何通过,她塞进去好像没有反应,非常焦急地试了几回,后面还排着长长的队,她转过身来用求助的目光看着我说:“这个怎么没有反应呢?”然后我就让她看着我把票插进去,然后我就正常通过了,我过去的时候检票员目光复杂地看了我一眼,我猛然意识到他在责怪我没有帮助那个老奶奶过来。后来有时晚上睡觉都会想起那个售票员的目光,我觉得羞愧,想想如果那是我的亲人,我怎么会那样走开?最近的一次是我刚从超市拎着东西出来,边上是发名片推销的青年男人,我想避开他,因为他在我进超市的时候迎上来推销了一路,就在我想跨过车位矮矮的围栏的时候,一个阿姨迎着我的面跨了过来,动作很慢可以说有点艰难,我愣了一下,突然边上伸出了一只手,扶着阿姨温柔地说:“慢点。”阿姨带着歉意的目光对我说:“不好意思啊,这个腿不好使。”然后转身对那个推销的男人微笑地说:谢谢你啊,小伙子。”我写下这两件事,现在都觉得很丢人,总以为自己会是助人为乐的人,结果连需要的老奶奶都不知道帮,连不方便的阿姨都不知道扶。希望大家以我为戒,能够及时反应并帮助他人。
我们都不可能是走马高歌,仗剑天涯的大侠,但是做一个会雨中为他人撑伞,会体察家人辛劳不易,会为稚气的孩子挡一分黑暗是一分的,守一方安稳是一方的俗气普通人又何尝不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