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必要的积极主动、有信用,愿意承担责任外,最重要是要有自我迭代的能力。”

01
—
熟悉我文字的朋友会有这样一个感觉:
我持续不断地进行写作,除了记录下自己点点滴滴的成长,更重要的是经常进行反思。
它会让我开始关注思想与行为背后的东西,从而发现思维方式的不足,找到自己本身的问题与差距。
比如,我曾经反思过自己“傲慢自大”的思维方式:这人怎么这么笨,能得出这么荒谬的结论,我要准备一连串发问,来戳穿他的愚蠢。
我也反思过自己“过于积极主动”的行为动作:当我认为自己有一个好的想法时,我就会把它塞给身边的人,根本不会考虑他们是否比我更有经验、更有心得。
我还反思过自己工作中的沟通问题:当我听到别人的观点恰好落在自己认知的对立面,我都会下意识地据理力争,他肯定是“错”的,我才是对的。
虽然这些反思所产生的“负作用”会让我感到不舒服:就好像世界上又多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我“,经常指着我脑袋说这说那,这多少让我会有点难爱。
但我一旦适应了他,并且也愿意接受指导和改变,那么他就成了我的灵魂助手,我的成长将会突飞猛进。
02
—
另外还有个逻辑,也值得跟大家分享:
我一直觉得,学习不只是要正面学习,别人身上不好的地方,我也可以拿过来“反思”。
为什么能这样说呢?
因为,人天生就善于发现反面教材,自己身上的缺点,虽然自己不一定能发现。但别人身上的缺点,却能看得真真切切。
如果我能养成反思的习惯,发现了别人身上的缺点,就能对照着看看自己身上有没有,如果有,想办法把它改掉。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种“学习”方式,也能让自己进步飞快。
比如,我有位同事,他是个老好人,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讨好型人格。
平时的工作中,他总是会因为别人的一句玩笑话而敏感半天。也总是想讨好所有人,还总是用迎合别人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的好形象。
我就经常拿他来反思自己:
如果我像他一样每次都要答应,那么时间长了,对方就会觉得我帮他是理所应当,一旦哪天我直接开口拒绝,很有可能我就变成不通情理的“坏人”。
03
—
最近,我还有这样一个感悟:
不管做任何合作,都要对人进行认真筛选,如果人不“对”,就会很麻烦。
那这些所谓的“对”的人,到底有哪些特质呢?
我觉得,除了必要的积极主动、有信用,愿意承担责任外,最重要是要有自我迭代的能力。
什么是自我迭代呢?
不妨这样来打个比方:
如果我回首一年前记录下的文字,没觉得那时的自己的思考有什么改进的地方,那说明我没有任何成长。
如果我觉得现在的自己不傻,也不想去复盘反思,更不渴望要弄明白什么,那说明我并没有朝前看。
人都要走在成长的路上,一边怀疑自己,一边改变自己。
而我现在在做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记录反思、优化行动,不断迭代自己,哪怕是很微小的一点。
04
—
最后,总结一下:
我一直相信这样一个逻辑:我们能改变,只有自己。
人和人之间能拉开距离,体现出竞争优势的,不只是知识的差距,还在于反思和自我迭代的能力。
所以,今天你我的工作与生活,曾经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其实不是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你我是否能意识到,我们要怎么样脚踏实地、持续不断地迭代自己。
而我正在做的事,就是一边怀疑自己,一边改变自己:
通过“自我反思”,一直检讨自己的不足,找自己的问题与差距;
通过“刻意练习”,不断琢磨,反复实践,改进思维方式;
通过“正向积累”,主动跳出自己的圈子,不断扩大能力圈。
能力提升了,能做的事的范围也就扩大了。能做的事情多了,人生便会多了一些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