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段时间,歪姐跟一个前前同事聊天。
她是早早从媒体转型,混进了BAT的厉害人。
我跟她开玩笑,说帮我投份简历呗,介绍我进去。
她问:你几几年的?
我笑说,其实离40还有段距离。
她很认真说,哎,我们老板交代了,只要过了35岁的,简历就不要拿给他看了。
本来我是跟她开玩笑的,因为我已在创业。
但是说实话,我受到了一万点伤害,真的。
在互联网等一些新兴行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尤其对于女人来说,年龄,是一道硬伤。
其实也怪不得BAT,且不说他们有大把从精英里挑精英的权利,就看看我周围的同龄人,能够说出几样智能硬件和听说过AR和AI的,已经寥寥无几了。
还有一次,我跟一位师姐吃饭。
她说,现在常常很恐慌。
三天不看新闻,就已经听不懂学生们在说什么热词;每隔一段时间,不去学新的手机功能,感觉生活就会受影响了。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同龄人都深有感触:在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这七八年来,整个世界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变。
这种巨变,比过去的几十年的变化都要惊人。
一部手机搞定衣食住行所有,无人商店已经悄然面世,昨天看到新闻,深圳已经成功试运行了无人驾驶的公交车……
这种巨变,在带来了便利快捷的同时,也让不少人陷入深深的焦虑:
我,是不是快要被时代抛弃了?
02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其实18-40岁都还是青年。
努力学习学习,还不至于完全脱节。
最害怕被时代抛弃的,是他们。
我一个的朋友说,最近给80多岁的奶奶在网上买了些膏药,本以为快递到家,非常方便,老人家直接就能用了。
但是没想到,现在每个小区门口,都架上了一排橙色或绿色的储物柜,这些代收快递的箱子,降低了快递成本,却难为坏了这些老人。
在屏幕上输入取件码,再操作取件,超过了24小时没取,就要微信扫码关注,再扫码开箱。
有人会说,那不会让他的儿女帮他取吗?
想想看,人口流动的今天,我国有多少老人的儿女是不在身边的?还有些是即便在同一个城市,儿女也只有周末才能去探望的?
那些独居的老人,他们就不配享受新时代带来的福利了吗?
03
前几天,歪姐到银行办事。
我提前在微信公号预约排队了。
到了前台直接拿号,等了没多久就到我了。
坐在我隔壁的一个60多岁的阿姨嚷起来:“她才来没几分钟,怎么就到她了?我等了快一个小时了!”
虽然工作人员跟她解释了,这是网上提前预约的功能,阿姨还是愤愤不平。
早些年,还有人呼吁,在春运的时候,年轻人帮不会用抢票插件的农民工抢票,也有不少人积极响应。
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在高科技已经渗透到每个生活细节的日常中,年轻人又能帮得了多少,帮得了几次呢?
难道我们真的说得出口“你不会,你活该”吗?
还有一次,我在路边等滴滴,看到一对老夫妻在打出租车。
几辆亮着绿灯的出租车呼啸而过,他们拼命招手,没有一辆停的。
我听到他们焦急地在嘀咕:难道是交班时间吗?
我看了看时间,上午10点,并不是交班时间。
其实这些车是已经被网上预约的,正在赶往指定地点,所以不会停。
不知道这对老夫妻是不是赶着要去干什么,是去医院看病?还是去看刚出世的小孙子?
他们焦急的眼神,好无奈。
04
没有人想成为其他人的累赘,也没有任何人想被社会抛弃。
有一次,我妈好奇地问我说,那些年轻人在超市买单,为什么都不拿钱包,收银员对着手机一照就行了呢?你教教我行么?
我说好啊,接着我嘴欠地加了一句,我怕你学不会啊。
然后大概教了她微信支付的流程。
也不知她到底学会没,而我也很快忘了这件事。
过了几天,她说去超市买东西。隔了好久,我发现她钱包没带。
打电话问要不要送过去,结果我妈在电话里兴奋地说:“我已经用手机买单了,原来这么简单!”
那股高兴劲儿,隔着屏幕我都能看到。
所以我悄悄做了一个决定,以后有什么流行的高科技应用,我都会教给她。
众所周知,深圳是全国老年人口数量最少的城市了,即便如此,按照常住人口1190万,老年人比例6.66%计算,保守估计也有50万人。其他城市就更不用说了。
这么庞大的人群,也不应该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很希望那些高科技的开创者和引领者们,是不是可以在忙里偷闲的时候,能够让操作更简单,甚至开发一些能照顾到老年人需求的软件?
因为总有一天,我们每个人都会变成老年人。
而那时,世界又在发生怎样的巨变,我们自己会不会成为被抛弃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