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咕咚》教学反思

《咕咚》教学反思

作者: 做秋天的一片云 | 来源:发表于2021-05-28 11:31 被阅读0次

《咕咚》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告诉我们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在教学时,我力求能够让学生通过品读、表演领悟文章深刻的道理。

一、设疑引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课上,我采用了实物作了一个实验,把一块石头从高空扔进水桶里,发出咕咚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声音,你想知道吗?接着板书:咕咚。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二、图文结合,感知内容

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3 幅图,把3 幅图连起来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图文对照,学生自学讨论:哪些自然段写了1 、2 、3 幅图。这样图文对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

三、抓住重点语句,理解内容

本文的重点是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加深对课文中心意思的理解。让学生在看懂图意,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当听到咕咚声音时,小兔、小猴、狐狸、大象、野牛等怎样做?谁做的对?为什么?接着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重点,指导朗读,如:小猴儿,大伙儿说的活要读出惊慌紧张的语气;野牛说的话应不慌不忙,表现它做事不盲目,不跟别人跑,弄清事实真相。这样,通过多次反复朗读品味课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四、角色表演,渗透德育

教学《咕咚》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展开想象,进行角色表演。表演前,强调对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后,可让学生进行角色独白,并对角色进行评点,使学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评点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

以上指导方法的结合运用,我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学生的表达、表演还待于提高,今后多训练培养。

相关文章

  • 《咕咚》教学反思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民间故事。课文讲了一只小兔子偶然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

  • 《咕咚》教学反思

    继《小蜗牛》之后,再次学习长篇课文《咕咚》一文,板书课题,教学流程这样设计: 一、质疑课题,围绕问题展开学习 问...

  • 《咕咚》教学反思

    对于《咕咚》我作为最后本册书的一篇课文讲。这篇故事告诉了孩子们一个道理:遇事要动脑思考,不能盲目跟从。 我从课题入...

  • 《咕咚》教学反思

    《咕咚》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告诉我们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在教学时...

  • 《咕咚》教学反思

    《咕咚》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告诉我们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在教学时...

  • 《咕咚》教学反思

    《咕咚》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无论遇到或听到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想想或去实地看看...

  • 《咕咚》教学反思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童话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内容浅易易懂,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这个故事教育学生:听到或...

  • 《咕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识记、图文对照识记、根据字形猜测认读等多样化的方法,认识12个生字。认识“”3个新偏...

  • 让教师在"反思教学"中实现自我提升

    李再湘 (一)从什么角度来反思教学,教学反思的关注什么? 1、反思课堂教学对新课...

  • 课后反思的“七要

    一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二要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三要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四要反思教学过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咕咚》教学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css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