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哲学与幼童》读书随感

《哲学与幼童》读书随感

作者: 琳琳_ead1 | 来源:发表于2019-01-21 14:06 被阅读0次
    《哲学与幼童》读书随感

            在读《哲学与幼童》之前,朋友向我推荐了马修斯的《童年哲学》这本书,这应该是我读的第一本和哲学有关的书,拿到这本书之后,我读了第一章就觉得这是一本很难读的书,其中的句子和段落需要不停的反复去读才能略知其中的意思,正当我想望而却步时,却接到了“学前教师读书小组群”的通知,要共读马修斯的《哲学与幼童》这本书。

    拿到这本书之后,还是感觉同样的难读,但是随着不断的坚持阅读、通过群里面专家们和大家们的讨论,让我逐渐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想起自己的孩子说过的一些哲学语言。

    语言1:

    (4岁半的女儿):妈妈,明天是什么时候?昨天是什么时候?

    我:今天过去之后就是明天,昨天是今天早上起床之前,已经过去的一天。

    女儿:妈妈,今天是不是昨天的明天?

    听到女儿这样说,我竟然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在脑子里反复想了几遍才想明白,并不由得对女儿的逻辑大吃一惊,小孩子们的哲学思维有时候真的让我们做大人的望尘莫及。也许她在一开始问我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和我讨论这个问题只是为了确定自己的答案。

    语言2:

    (5岁的女儿):妈妈,你会死吗?

    我:会啊,每个人都会死。

    女儿:妈妈,我不想让你死,我不想和你分开。你死了以后我还能见到你吗?

    我:每个人都会死,我死了还能进到你的梦里,你在梦里还能见到我,我会一直陪着你。

    女儿:妈妈,人死了之后是飞到天上去了吗?

    我:恩,有可能。

    女儿:那等我死了以后,我就可以飞到天上见你了,我们又可以在一起了。

            5-6岁的幼儿会对生命和死亡有初步的感知,并有意识探索人死之后的归宿,还有的幼儿会沉浸到死亡的恐惧中一段时间不能自拔。这时逃避不是好的办法,而是需要家长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引导,和孩子一起讨论“死亡”,或者找一些适合孩子看的关于“死亡”的绘本故事陪孩子读一读,同时一定要理解和倾听孩子的思想和表达。其实在和孩子讨论的时候,也可以提醒我们自己:在一个终究会死亡的生命中,我们应该做到哪些事情?我们应当珍惜什么,丢弃什么,如果我们勇敢地面对自己真实的内心,并且去追求自己的理想,那么我们的孩子可能也会这样去做。如果我们自己都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面对世界的真相呢?

            因此,我们真的要感谢孩子,感谢他们与生俱来的哲学家般的思维,让我们放下成人的身份,站在和他们一样的视角,他们在启迪我们了解他们的同时更在启迪着我们了解自己,探索自己,重新认识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哲学与幼童》读书随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dc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