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时,对关键事物的细节描写,往往能为情节的完成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比如同样是瓷器,在罗艺尘(简书作者)《你有一封未读的情书》中,通过瓷碗落地的粉碎,便将女主的羞涩、吃惊以及对爱情的渴望演绎得极具美感。
饭后,唐艳抢着刷碗。
看着唐艳在厨房水池前忙活,张曦忽然有些冲动。
他走过去,从背后抱住唐艳。
唐艳手一松,瓷碗落地,摔得粉碎。
“怎么了你?”唐艳僵立原地。
“初二的时候,我做梦,就这样抱着你。”张曦说:“不是在家,是在教室。你不说话,有点发抖。”
唐艳转过身,软软偎在张曦怀里,仿佛柔弱无骨。
https://www.jianshu.com/p/0b645f01df8a
可在羊菲菲的《我是妓女的女儿》里,瓷碗却成肮脏、古旧甚至卑劣的代名词。
何月儿冷笑一声将桌上盛满汤汁的瓷碗,狠狠地摔在地上,大声质问道:“凭你的肮脏的身体和拙劣的谎言来守护这个家?我爸在天堂看见,会笑的,一定会笑的,一定······”
https://www.jianshu.com/p/ebe277b3a3a7
星飞飞的《我想劝你,不要在深夜做任何决定》里的“瓷娃娃”则象征着敏感、冰冷与坚毅。
是的,我再也没有交过男朋友,也渐渐习惯了一个人。习惯了独自一人的夜晚。
虽然夜晚总让我敏感,敏感的像脆弱的瓷娃娃,一碰就碎,但是我学会了克制。
https://www.jianshu.com/p/0deed542d1e4
“瓷娃娃”在云晞《我放下了,但我没忘记》里却是温暖、青春与可爱的。
表面上大家看到的是我错愕的表情,但暗地里我却因为高兴而差点捏碎了抽屉里她送给我的生日礼物:一只很可爱的小型瓷娃娃。
那是我十八岁生日时她送的。现在,这只娃娃被我当成钥匙挂串在钥匙扣上。
我走到哪,它跟到哪。就像她一直都在我身边陪着我,从未离开过一样。
https://www.jianshu.com/p/98b2635afe67
为什么这些看似复杂甚至矛盾的物化展现,却都是明显是瓷器的特点呢?
原来瓷器,不仅仅是一种盛器、一种商品,它曾经在世界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地作用。西方世界通过它了解到东方的文明,并与东方展开了大规模贸易。
中国的陶瓷一度以高科技产品和奢侈品这两个身份在国际舞台上表演。中国的瓷器在外国人眼中就是高科技产品,谁拥有更多的中国瓷器,谁的综合国力就更强。在过去,外国人家里没有瓷器柜会被认为是没有品位。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在自己的宫殿里专门修了一个豪华的瓷器室,萨克森公国的国王奥古斯都二世曾经用600个近卫骑兵来和普鲁士国王换了150个大型龙纹瓷缸。
青花龙纹大缸中国有生产陶瓷得天独厚的条件:高岭土,高温,和上釉技术。景德镇到处都是高岭土;在西汉时期我们就能用熔炉制造铁器;我们还早早就掌握了上釉技术,再加上我们森林茂密,燃料充足。
还有个重要原因是依靠聪明才智。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利用南方多丘陵的地势建造出了大型的瓷窑。元代时候一个普通的青花瓷碗在国外能卖到30两银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青花瓷对外国人而言,根本无法模仿。
17世纪时,我们的瓷器在国际市场上就开始走下坡路,只有官窑还保持着很高的水平,其他的民窑或是外贸窑的品质一落千丈。
取代中国的是日本,万历朝鲜之役之后,日本人绑架了1千多名朝鲜的瓷器制造工匠到日本。用了30年的时间就让日本的瓷器达到了欧洲商人的要求。
除了继承中国的制磁技术,日本自己还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赤绘瓷器,这个发明直接改变了欧洲人对瓷器的品位,从此日本渐渐就成了亚洲瓷器的象征。
日本赤绘瓷酒瓶但瓷器高额的利润让欧洲人艳羡不已,而欧洲瓷器的崛起和欧洲的科学发展有关。
奥古斯都二世囚禁两个炼金术师4年尝试炼陶瓷。在这4年的时间里他们一共做了3万多次试验,每一次试验之间的细小差异都要记录下来。
终于,他们发现了陶土中各种元素之间的最佳配比。他们还用一种大型的聚光镜制造出了1400摄氏度的高温,烧制出第一批白瓷。
工业革命后蒸汽机的出现,陶瓷实现了大规模生产,甚至成为历史上第一个采用蒸汽机进行大规模生产的行业,这也宣告了人类工业革命的开始。
德国梅森瓷器生产车间虽然高端瓷器被大规模生产后进入大众市场,瓷器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变得供大于求。但从促进文明发展的各个角度来讲,世界上很难找到第二种商品能和瓷器相比。
任何的高科技产业归根到底比拼的都是人,有人的地方就有商业,有人的地方就有创新。中国瓷器的长处在于资源丰富。但有时候资源多了反而不是好事。日本原材料相对贫乏,就必须进行深耕细作的加工。因此日本师傅带徒弟总是倾囊相授,徒弟在技能上超不过师傅是师傅的耻辱,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能让陶瓷在普及的时代也能保持很高的价值。
欧洲人则是通过定量分析和比较实验来一点点地弄清楚瓷器的成分和烧制原理,在研制过程中保留了全部的原始数据和实验报告。科技产品的发展其实是长跑,持续的改进和迭代才能带来持续的优势。每取得一点点进步,后人都可以直接受益,而不是后人总是重复前人的失败,不偷巧也就成了欧洲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
知道了这些,就会感觉上述作者写作成功的基础是对事物的准确把握,而要想能准确把握事物的具体特点就需大量的丰富自己的知识架构。而简书恰是交流最为活跃的平台,人才的不断涌出也就成了平常事儿。
“功夫在诗外”,这个道理长久而弥新啊。
如果喜欢此篇文章,希望您能点个赞。点赞是对作者最佳的赞赏!至于金钱赞赏就没必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