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样的夏夜属于世界杯,天气燥热,低于人心温度。我们住在各自的城市,我发信息给橘子,此时喝着小酒,写写你。他回复的照片,是啤酒与足球的狂欢。
应允为他写文的时间,在那个狂热夏夜,没想献给了台湾影片。就在几个小时前,他说,帮我写一篇,一处别院,看看你笔中的我。一时,这个在我双十年华里,不定期出现的广告人,唤起的是过往双城记忆。
我说好。脑筋没打结,便答应下来。却在那夜,准备畅写一番时,寻不到起笔处。要怎么写,要从哪里开始,在前九年时间里,围绕一些人事物展开的情境,我与他身在其中,工作对接生活互动,这记忆连成一片。
想起2011年微博上关注的,第一个喜好分享美图音乐的广告人,是他。
想起第一次随大叔入城,我们见面,在他工作室楼下的咖啡店,在闲聊时间,他们的身影走进了手机,咖啡器物爬上了涂鸦本。右侧靠墙位上敲键盘的女子,是那场品牌碰头会的一抹佳景。
那些高品质音乐和电影,记录生活的书籍,以及时常让我叫不出名字的茶酒咖啡,相识至今,常伴他左右。现在,当我追忆共事时光,他神色怡然,邻窗而坐,煮茶独品的模样,总是随之浮现。

2017年初,在离开杭城的前天,我去一处别院与他会面。虽同在一城,关注过他朋友圈,竟没有闲暇时间,逛逛他的一处别院。时值春节过后不久,春色盎然,座落于河畔的一处别院,落地双层小户,楼上休憩,楼下会客,与往来小河直街的熙攘游人,相隔两个世界,在随处随意的绿意中,自享一方宁静天地。
时隔半年有余,仍然一见如故,闲散下午时光,都泡在茶里。言谈间,是私享茶,是品牌项目,是日常生活,是未来畅想。许是久别重逢,我没能掐住话题,他倒无妨,边泡茶,边乐呵地听我表述,时而插入自己的见解,时而点头认可。多年来对他的印象便是如此,亲和,几乎不偏执,这和大叔形成鲜明对比。于是常说他,你俩简直是互补,好到彼此对不上眼。
若不是亲身体会,一处别院予我的想象,是另一番模样,是设计办公、品茶、展示、聚会的集合体,是一群人的城市会客厅。如今想来,大概是怎样的主人,就有怎样的院落。一个烟不离手、茶不离口的文艺男,广告人,设计师,呈现出来的空间格调,差不多就是日常雅趣,乍看不精致,细品倒是生活的质朴美。忽想起,多年来与他合作过的设计项目,多是重整体基调,而不在意细节,于是执行层面的活儿,往往是我的事儿。如此,脾性奠定了行事风格,点到即止。

再见一处别院,已是一年后的事儿。一个下午,一个晚上,一瓶红酒。续聊往事之余,不谋而合地聊到人生大事,这是没有定论的重头戏,自然扯到没边。后来互相描绘一番彼此憧憬,后来聊起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后来没说出口的话,都归于酒里。
如此相处,多与年龄爱好无关,而与价值取向相关联,即使有差别,当是求同存异,默许便可。相隔近十年光景,我们生活在不同的时空,接触不同的人,做着不同的事,形成不同的观念与风格,又以开放包容心,发现一些闪光,吸收一些智趣。
他说,帮我写一篇,一处别院,看看你笔中的我。又补上一句,放开写。我本想即使不乱来,也该是调侃一番,怎料落字是这番模样,竟由不得我。这个在我过去九年设计职业生涯中,频频出现的人,他这么说时,唤起的是我的双城生活记忆,自青涩,至烂熟。而一处别院,是这浩瀚海洋中的一处岛屿,它标记了什么,承启了什么,又将见证什么。如果时光恰好,如果因缘际会,如果三见一处别院,答案自会浮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