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的电影,百看不厌。
史蒂芬*戴德利导演的电影《跳出我天地》,也算老电影了。我曾经看过,可,每次看,还是会感动,还是会落泪。到了那个地方,眼泪如同被预备好了一般,还是会哭的稀里哗啦。
这是一个好故事,具备好故事的一切特点。贫穷,芭蕾,罢工,丧母,矿工,放弃,希望,成功。
十一岁的男孩比利,出生在一个英国底层的矿工家庭。母亲去世,奶奶老迈。家里就靠他的父亲与哥哥挖煤谋生。
比利,从小喜欢跳,走路都在跳。他的父亲让他学习拳击。可,他却爱上了舞蹈,爱的如痴如醉。
舞蹈老师威尔金森发现了比利的优势,非常欣喜,觉得这个孩子几乎是为舞蹈而生。私下里,给他开小灶,教他练舞。
可,比利的父亲因观念及金钱的原因,并不同意,孩子学习芭蕾。说,学什么狗屁芭蕾。
即便是舞蹈老师威尔金森上门劝说,还被比利的哥哥骂了回来。说她,诱骗小孩之类,总之,骂的相当难听。
在圣诞节的晚上,比利和同学在练舞。被其父亲发现。比利的父亲,才发现孩子跳的相当好。于是,决定支持比利考皇家舞蹈学院。到处筹钱,还变卖了比利妈妈的首饰。
结果,比利因是小地方的人,没有见过世面。考试时怯场,表现不佳。但,最后,当考官问他跳舞的感觉时,他说,一跳舞,就忘了一切,身体像通了电流一般…
这句话,震惊了考官,也打动了考官。

结果,大家都想到了,小比利被录取了。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否则他就和他的父兄一样,将来肯定是矿工。
于是,他告别家乡,告别亲人,告别老师,告别朋友,去伦敦学习。
结尾是高潮,也是电影的啊哈时刻,比利的父亲和哥哥去皇家戏院看已经成名的比利的演出。
这其中,不但讲述了比利的成长,还穿插了当时的煤矿工人大罢工。其父亲为了给比利筹钱,和比利的哥哥抱在一起痛哭流涕。一方面展现了底层煤矿工人的不易,一方面也讲述了那样一个强横,性格火爆的父亲,其实,内心装满无言的慈爱
还有难得的一点是,片中人物性格塑造的极为鲜明,故事情节紧凑,没有“闲笔”,几乎是一气呵成。
每个有过提着行囊离家外出求学经历的人,内心或多或少都会回忆起自己的曾故事。
有些早已忘记的事情,在看到相似的情节时,就猛然的浮现在眼前。比如,我十五六岁第一次离家求学,那个时候,敦煌到酒泉还没有火车。是父亲送我到车站,当我坐上班车时,隔着汽车玻璃,我看到一贯严肃的父亲眼角的泪滴。那一刻,我也潸然泪下。那是我一生中,唯一一次看到父亲落泪。
不管在这个世界的什么地方,人性是共同的,有些事情不可避免,人,就是那样长大的。
电影看完,我想到了土地中,待发芽的种子。当你还处在泥土中时,你要相信黑暗一定会过去,光明一定会来。当春天来时,种子一定会突破层层障碍,长出嫩芽,骄傲的在阳光下成长。这就是自然法则,我永远相信自然法则。
比如,电影中的比利,他跳着跳着,就跳到了世界上最大的舞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