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心来回想宴婴小学的5场报告,参观了宴婴小学的教室文化及特色课程,每间教室都不同,这也许就是传说中:我的教室,教室的每一处都是学生参与,每一处都能找到某个学生的影子,在我的地盘上学习,生活。兴趣,自信肯定与众不同。4场报告的教师对自己的课程砍砍而谈,脸上洋溢的自信与骄傲让我
羡慕,但最多的是深思,她们也曾经都是农村教师,他们也都到了30甚至40的年级,犹如破茧成蝶的神奇是怎样实现的。在休息交流时,我们问到房老师,你在刚开始解读课标的时候是怎样一步步被引领的,她的一句话道破玄机:张斌教授把课标扔在我们面前,说自己去悟吧,我们真的是自己去悟的。”
后来经校长介绍,房老师是学校里优秀的老师,称为第一梯队。另外三名老师在学校不算优秀的,是第二梯队。学校中还有其他的老师,也许即使有专家的引领、顶层设计,有校长的鞭策,但经历8年,有些人能走到北京高端论坛,有些老师能在教师考察队面前侃侃而谈,而有些教师被越拉越远。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引领,不同的成长,只是老师们自身主动的探究,一路迎难而上,才能一路向前,走在前列
在上午听了两场报告后,心中对课程整合有很多的疑惑,疑惑到想提问题都不知道怎么提,但是随着下午的讲座,谜团慢慢被解开,对课程整合有了一定的框架。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他们的成果,但我们需要悟的是怎样达到这个结果,5场报告,解读语数体美不同学科,但学科不同,课程的操作思路是大致相同的,课程整合,重要的是先研读课标,而国家的课程标准是概括的,如课程标准只是说到3至4年级的目标,但三年级达到什么目标,三年级上学期又该达到怎样的目标,并没有细化,所以才有了研究的必要和价值,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他分解,细化到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有了具体的目标,我们课堂上就知道该往哪里去,学生也知道我们要把他带到哪里去,所有人都知道目的地,就会齐心协力朝着方向奔。体育课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从一个小孩主动要求为篮球队吹哨,想到让学生人人参与各个环节,学生从此当上了教练员,裁判员,计分员。如果说这项活动只是停留在此不叫课程,老师从课标中寻找依据,原来一项活动从语文,体育,美术,科学等多学科的课标中都能找到依据,把这些课标集合在一起,整理,细化,使之系统化,便把多学科的资源整合成一个课程。课程来自生活,有时并不是我们先设计再实施,而更多的是从平时的教学中反思,提炼,研读课标,上升为理论,再用系统的理论指导教学,变成了课程
我就在想,自己现在做的有没有和他们类似的地方,有没有可以系统一下就成为课程的,目前我班在使用班币,班币的获得是同学们每读完必读书目外的一本书,给学生们介绍这本书,奖励5个班币,并把书目计入阅读银行。学期初我就和学生们约定,6月份我们将会举行废旧闲置物品交易会。这正与房老师讲的展示课题相契合,学期初我们就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学生们一学期都在为之努力,但是听了房老师的报告,我又有新的启示,“交易会”就可以作为一个课程,给他仪式感,从交易会的海报,策划,组织都可由学生策划,对于这项课程,我会再思考
全部评论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快来抢占沙发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