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一个熟悉的城市到另一个陌生的城市,会有一个阶段的困惑,不过,因丈夫曾经在这工作三年多,目前女儿又在这里工作;就我自己而言,因学习(参加政法大学的在职研究生班、博士生班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在疫情前的五、六年来,经常来到北京这座让向往而又喧嚣的城市。现在,就要以这个城市为主来生活,这的确需要适应。
物理位置的适应:以前来到北京,打车或有人接机、接站,很少考虑物理的方位,以后出行要独立完成,不熟悉怎么能行?学习吧!好在导航系统的发达,滴滴等打车软件方便,也确实解决了这一困惑;其余的,就是经常出入的f院等处,慢慢熟悉也还来得及的。
心理状态的适应:人人愿意在舒适圈儿停留,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也不例外;不过,一次次回到北京的家中,心里接受度越来越高,证明自己在不断地适应,特别是先生,他这次到北京,非常之稳,帮我把各方面打理得井井有条,并且认同度大大提高,看来人的可塑性还是很大的。也欣喜,我们在心理状态上还是能适应的。
人际关系的适应:人是群居动物,也总是愿意与熟悉的人交往,有许多的交集就会有共同的频道,也有交流的话题。目前看来,人际关系的适应,可能是我们最大的挑战!不过还好,先生在北京工作三年多,有一些同事和朋友;我所从事的律师行业,在各个不同平台学习的过程中,也结识了许多同行,加上老乡北上,也有一些关系可以链接。
总之,我相信,万事都相互效力的,会让我们面对新的环境,给我们更多新的机遇;我们很快就会适应;也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