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局外人》读后

《局外人》读后

作者: 拾封人 | 来源:发表于2020-05-13 20:24 被阅读0次

    从名字上来看,局外人是一个现状,就像牧师最后和莫尔索所说的,我们都将死去,成为这个世界的局外人。

    积极融入世俗生活的人,很多作品都是颂扬这样的入世精神,而莫尔索不具有这样的精神,进而还有相反态度。事业上,他们有世人的“雄心壮志”,老板要将他调到巴黎担任一个更好的职务,他却漠然视之,“去不去生活都是一样”。在人际关系方面,他没有世人都有的世故。明知朋友的声名狼藉,品行可疑,但他依然与其成为挚友,最终酿成命运的悲剧。

    莫索尔的性格和生活先不置评论,现在先回到作者加缪对人物安排,以及这样的故事安排会带来的何种连锁效应。

    首先,一个超然、柔顺、对人群没有任何进攻性、危害性的过失犯者,与司法当局鸿篇夸大渲染,把人的本性想当然的恶虐化,实际上是一种施法上的暴政,精神上暴虐。如果这是揭示施法上暴政的强大性的话,那么一个不信仰上帝的无神论者在被神父缠绕不休,则说明精神“暴政”的虚弱性。在执行刑前任务的神父几乎是强行逼迫莫尔索皈依上帝表示忏悔,以人类公敌、社会公敌的忏悔,从而完成小羊羔对祭坛完整的奉献。

    将莫尔索置于作品中心人物,让他感受和承受双重精神暴力,也正说明了作者对现代政法机制的“精神暴政”的严重关注。也只有二十世纪具有现代意识的作家才会深情关怀。

    把莫索尔这样性格的人居于作品的中心厄运承受者,必然产生另一个关联效应,就是引起读者人道主义的怜悯与同情。假设主人公是一个情感殇滥,多愁善感的人,这样的厄运和种种就会显得虚张、浅显,也正是由于莫索尔这样的性格,才在死刑将要到来之前感受更显得毫无深沉、有张力。要明白,夸张和过分是喜剧需要的成分,而聚敛、深刻是悲剧的风格。在《局外人》里,作者详细描写莫尔索情感上的变化,从法院回监狱彻底告别自由生活的感受;在监狱里等死的感受,都高度表现了真实与自然的心理状态,这也构成了小说主要的艺术成就。

    当然,任何一部作品,任何居于中心位置的人物都会起到这种或那种的效果作用,剩下来的问题就是,这样人物属于何种性质,各种类别。莫索尔与传统文学的人物颇为不同,似乎“另类”。他身上那种全然不在此时此地,与他的典型性又是怎样表现?

    莫尔索人物性格不仅得到加缪理性的肯定,而且对加缪情感上也是亲切的,他是混合了加缪多个朋友性格的结合,也融入了他自己现实生活的感受和体验。

    从成分结构和定性分析来看,虚无、绝望、陌生,这些是二十世纪“荒诞”的哲理体系中的组成部分。

    《局外人》最后一章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清楚的写出了莫尔索最后拒绝忏悔,拒绝皈依上帝而与神父进行辩论和对抗。在这里,他求生的愿望、刑前的绝望、对司法的忿忿不平、对死亡的达观和无奈、对宗教的轻蔑和神父的厌烦、监狱生活长久的监禁的焦躁,全都混合在一起,像火山一样爆发,迸射出熔岩一样的语言。

    不可否认,莫尔索全部的存在仅限于感受,认知和彻悟,他是个消极的,被动的,无为的形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局外人》读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io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