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一厢情愿的下结论,任何事情,不去挑战一下是不知道结果的,对吧?--《解忧杂货店》
读鱼店音乐人的故事时,佩服东野先生对世俗人心的洞察力,非一味刻画内心,却在看似朴素的字里行间,将读者无形带入。
一心追求音乐梦想的克朗不愿继承父辈的鲜鱼店,甚至不惜以休学的代价来为自己的梦想腾出机会和时间。然而他并非心无旁骛,父母的逐渐老去和即将无人照应的鲜鱼店使得家中经济随时面临不济的风险。在如此让人焦灼的现状里,他的吉他音乐梦显得任性而又不负责任。
“你难道想靠一把吉他闯天下吗”
“你的父亲身体不好,你哪有功夫游手好闲?你现在根本没办法靠音乐养活自己,只有那些有特殊才华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不要再痴人说梦了,面对现实吧”
这一封来自现代三个小偷的回信成功激起了克朗的愤怒,愤怒的原因是对方似乎误会了他想要当音乐人的决心,那并非是一时心血来潮或者想要逃避现实,而是他真正想把音乐当做职业,希望以此养活自己。然而愤怒在接到第二封回信的时候转化成了惭愧的认同,对啊,他努力了三年依旧没有任何成果,他大概真的没有这方面的天赋,父亲正在老去和生病,鲜鱼店需要他。
你是否觉得这种感觉似曾相识,自信到打击,打击到愤怒,愤怒到惭愧,惭愧到自省自责,最终只有两个结果,带着这份沉重的心情再搏一回,或者踏踏实实地走回那条上帝为你预设的平庸之路。
小说最使我感动的是克朗的父亲健夫,那个总是沉默不言严厉刻板最终却在生病的时候鼓舞丧气的儿子再拼一下的父亲,我在他身上,几乎看到了我父亲的影子。
“你不必想太多,再去东京打一仗,即使到时候打了败仗也无所谓,一定要留下自己的足迹,”
“这是男人和男人之间的约定。”
就像当年远在他乡的我承受不住压力在电话里痛哭失声的时候,父亲的那句“别瞎想,哪里来的什么压力,大不了回来跟我一块做生意,”
“我的女儿很勇敢,我不信这么一点小事就让你害怕了。”
克朗最终选择了重新上路,好像那时鼓足勇气重新面对未来的我。看至此我长舒一口气,我想这个故事大概就要结束了。诚然现实中像克朗一般再搏一回也不幸败北的例子比比皆是,但这是小说,总不至于如此平淡俗气地收场。
艺术源于生活,但必然高于生活,这样才足够安抚人心,才足够使得身处同样艰难处境中的人们充满希望和继续前行的力量。
然而我猜对了,也猜错了。这正是东野圭吾小说的魅力所在。
受到父亲鼓舞重返东京的克朗去了往常熟悉的一家孤儿院为孩子们演奏乐曲,却遭遇了火灾,为了救出一位受困的小男孩,他不幸牺牲。
“老爸,这样算不算留下了足迹,虽然我打了一场败仗”
至此几近泪目。
小男孩的姐姐成为了天才女歌手,在人山人海的体育馆里演唱起当年在世的克朗为身为孤儿的他们唱过的原创歌曲《重生》。
“有人会因为你的乐曲得到救赎,你创作的音乐一定会流传下来”
克朗没来得及回复的第三封回信里,三个现代的小偷这么写道。
是啊,无数的人知晓了他的故事,无数的人听到他的《重生》。无数嘈杂的心灵在音乐前奏响起的那一刻慢慢安静,慢慢平复,慢慢接受洗礼。
慢慢地,他们走进了克朗的世界,也明晰了自己的内心。
然后,听过音乐的人们,更加拥有了力量,去坚定地生活,去追逐梦想。
而看过小说的我们,如同听过那首名叫《重生》的歌曲,逐渐陷入沉思,思考以什么样的姿态去更好地闯荡未来。
这便是作家真正的力量吧,无声无息,却直击了人心。
“任何事情,不挑战一下是不知道结果的,对吧?”
对的,哪怕有天你不在了,你所认真来过的世界,都会留下你的足迹。
这份足迹可能会影响千千万万人,永远不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