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动机——家庭训练的重点

动机——家庭训练的重点

作者: ALSOLIFE平台 | 来源:发表于2019-01-23 17:46 被阅读0次

    一、家长的动机是干预的根基

    当我们提到孤独症干预的时候,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怎么去管理好孩子,然而,杜老师在讲座中首先告诉我们的是: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先把自己的动机调动起来,当自己的发动机马力十足之后,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

    关于如何调动我们自身的动机,杜老师提到的方法总结起来4种,那就是:控环境、抢时间、学方法、找刺激。

    1.控环境

    做好前提控制,为自己和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断掉有线电视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2. 抢时间

    孩子的年龄一天天在增长,作为家长,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尽快帮孩子提高能力。

    3. 学方法

    发奋读书、多听优秀的讲座、参加专业的家长培训、多向专家请教、并且尽快掌握自己给孩子做训练的实操技能。

    4. 找刺激

    找刺激又可以分为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两种。外部刺激方面,比如多和同龄的普通孩子接触,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那么灵光,就能更加激励自己努力赶上。也可以从内部找到刺激,挖掘出自己内心深处的不安、焦虑,甚至是恐惧,把它们转化成鞭策自己全心投入的动力。

    二、孩子的动机是训练的前提

    给孩子做训练,一定要先找到孩子的动机。没有动机,训练即使做了也没有太多的意义。所以任何训练都要始于动机的调动。一旦孩子有动机了,教什么都容易了。

    1. 为什么要调动孩子的动机?

    要理解为什么动机那么重要,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给孩子训练的目的是什么。

    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给孤独症孩子做康复训练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呢?是把天下别的孩子会的项目都教会他吗?那是不可能的!一个5岁的孩子会的所有项目要拆分出来,你知道有多少吗?怎么可能教得完!

    所以在训练之前,我们一定要明确,训练不是为了教项目,而是为了通过这些项目,来建立孩子的动机,把由外而内的训练,变成孩子内在动力的涌现。

    最初我们的孩子做训练,是因为想要强化物;慢慢的可能就变成因为是妈妈给我做训练,我想要妈妈开心;慢慢地又变成我做完这件事情,我有成就感,好厉害哦;最后就变成,做完了以后特别开心,我就喜欢这么做。

    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孩子从对外界物质的动机,升级到互动的动机,再升级到对人的关注的动机,最后变成自我动机。一旦这个动机能够变成自我动机,那你放心,你的孩子一定会进展神速。

    2. 怎么才能找到并保持孩子的动机?

    首先我们要多观察,看孩子喜欢什么,感兴趣什么,然后要利用好这个兴趣。比如你看到孩子喜欢某个吃的或者玩的,只要孩子伸手去拿,家长就要比他快一步,先拿在自己手上,把它变成一个可以利用的强化物,用孩子想要得到这个强化物的动机来调动他配合我们做训练。

    在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很有可能会哭闹,这是很正常的,坚持几天度过这个适应期你就会发现一切都很顺利了,孩子就可以很专注地配合我们来做训练了。

    其次,我们要在家里做好动机管控。也就是要把强化物的控制权拿到家长的手上。不能像超市,孩子想要什么随手都可以拿到。如果这些强化物他随手就可以拿到,必然就不会费力地去跟你配合了。所以把动机源控制起来是我们一定要做的事。

    三、家庭训练是进步的有利保障

    1. 为什么家长要参与训练?

    家庭训练有着机构训练无法比拟的优势。具体包含以下3个方面。

    首先,从时间上来说,家里的时间非常充足。机构训练因为价格高、时间固定,所以一定是有限的。而我们在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最多,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好,会非常浪费。

    其次,从效果上来看,如果家庭不能跟机构接轨的话,训练效果就会打折扣。因为我们家庭的训练环境是非常生活化的,是能够有功能性的;而机构的训练环境是设置出来的,和真实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差别,孩子可以在机构这种“真空”的环境下进步得很快,但是如果这个进步不能泛化到家庭里、不能泛化到生活中,那么训练就没有意义。

    再次,从用心程度上来说,家长必然对孩子最上心。自己孩子的康复,家长一定是最大的责任人。老师能帮我们多少是多少,漫漫的人生长路还是要家长陪着孩子走下去。

    2. 家庭训练需要注意的4大要点

    我们在家庭给孩子做训练,也要讲究方法。其中有4大要点首先要做好。

    其一,要注意专业性、系统性

    如果只是随意的训练,那么你放心,训练肯定进行不下去。就算刚开始能训练,再想做深度的拓展就很难了。所以家长一定要参加系统的培训,让自己尽快专业起来。

    其二,要把建立“链接”作为训练的重中之重

    正如我们在“动机”部分讲到的一样,给孩子训练一个个的项目不是最重要的,帮孩子建立起有动机的人际链接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要让孩子深刻地体会到:眼睛看着别人就有好事发生,好好地配合别人才能得到好处,对别人给出的社交线索有反馈、有互动就有好处。

    这个链接可以先跟妈妈这个最亲密的“家庭教师”建立,慢慢地,当孩子可以跟妈妈单独做一些社交互动了,就逐步泛化到爸爸、泛化到其他家人。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养成时时刻刻把自己和他人关联起来的习惯,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种自我强化,可能一段时间不跟人交流反而还不舒服了。

    一对一的训练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我们让孩子拍拍手、摸摸头,本意并不是要训练他学会这两个动作,而是在不断地训练孩子建立一来一往的互动链接,所谓人际交流不就是一来一往嘛!

    其三,家长要随时调整计划,避免刻板。

    理解了“链接”的重要性之后,我们就会明白,在给孩子做训练的时候,一定不要为了训练而训练。在做好的计划遇到突然的变化时,我们要学会在大原则的基础上灵活利用时机。

    比如有位妈妈在训练孩子主动命名“狗”,拿出狗的图片后,孩子并没有按照预想的说出“狗”这个单字来,而是说:“上次奶奶带我去遛狗”。这位妈妈立刻就把孩子拉回图片上说:“快看这里,这是什么?狗!跟我说,狗!”。类似的训练就是典型的为了训练而训练。家长以为自己很好地抓回了孩子的注意力,却无情地扼杀了孩子的一次主动社交互动。

    那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呢?,我们应该赶紧抓住这个难得的社交机会,补充说:“是哦,那次我也在啊,奶奶那天带着狗还去哪里哪里玩啦,我们好开心啊。” 这个时候你就相当于就把这个沟通交流升华了,变得更丰富了。

    其四,好的操作方法要关注细节

    很多人都会问:“我的孩子会仿说,但是不会主动表达怎么办?”

    其实,这个问题很有可能是因为家长没有掌握操作技巧。比如,同样是教主动表达这个项目,如果用不同的操作技巧,效果可能就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对照来看一下。

    缺乏技巧的妈妈拿起一只杯子,问孩子:“这是什么?”然后等着孩子回答。孩子看看妈妈,也跟着说:“这是什么?”。于是,妈妈就只能一脸黑线地放弃了。

    而掌握了操作技巧的妈妈则会像下面描述的这样,一步步慢慢来。

    首先,妈妈拿起杯子问孩子:“这是什么?”问完不等孩子开口,抢先说出答案:“杯子”!”孩子也跟着说“杯子”。妈妈就立刻给孩子强化,夸奖他。慢慢地,妈妈会降低辅助的等级,问完“这是什么”后,只给一个提示:“杯……”,这时,已经熟悉了这个项目的孩子就会跟着说:“杯子”。再后来,妈妈会在问完问题后只给一个嘴型提示,孩子也会回答出“杯子”。

    这个时候孩子就已经学会仿说杯子了,但是还没有变成主动的命名,不要着急,还有过度呢。妈妈接下来会采用延迟辅助的策略,问完问题后什么提示都不给,等着看孩子能不能回答。如果孩子能够正确地答出杯子,那就加大力度强化他,因为此时已经由仿说进步到主动回答问题了。

    这样就到尽头吗?还没到,还可以继续拓展,把被动回答变成主动的分享。妈妈可以把问句隐掉,变成用手指着杯子,对孩子说“杯子”,孩子已经会仿说了,就跟着说“杯子”,此时妈妈就赶快给强化物,表扬孩子。

    接下来,同样逐步把辅助降低为一个字的提示、口型的提示、延迟等待,如果孩子都能够逐步说出“杯子”,妈妈就夸奖孩子:“哇,你好棒啊,你看到杯子主动跟妈妈分享了耶!”到了这个时候,孩子就变得更主动一些,已经不是回答问题了,而是在主动分享了。

    然而,这时依然不以为足,还要继续训练。妈妈把用手指杯子的动作再去掉,只拿出杯子放在桌子上,然后一步步按照全辅、半辅、延迟等方式,教会孩子主动分享。

    现在你能看出操作技巧不同的差别了吗?你属于哪一种呢?

    四、良好的社交环境是成长的助推器

    当孩子的基础打好后,我们就可以多考虑一下如何帮孩子跟他的小伙伴们建立关系了。杜老师在这方面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拍手叫绝。一起来看看她是怎么做的吧。

    在孩子小学期间,杜老师借助自己大学英语教师的优势,在女儿萱萱的同学中发起了一个英语戏剧社,每周一次召集一批孩子到自己家里来举行活动。尽心备课的杜老师每次都把课程做的既丰富又实用。慢慢地,戏剧社越来越壮大,从刚开始的两三个人,扩大到了接近一二十个孩子,也成了萱萱班上一个众心所向的地方。每个周末家长都会带着孩子们聚集在一起,又唱又跳又玩,特别开心。

    每次开课之前,杜老师都提前给萱萱做好铺垫和相关的单独训练,然后来到集体环境之后,就能抓到很多机会帮助萱萱泛化,并且辅助萱萱跟同学们沟通交流、跟随参与、协同游戏。

    戏剧社举办的三四年里,萱萱的人气特别旺,很多小朋友都因为喜欢来萱萱家玩、喜欢杜老师,而喜欢上了萱萱。他们在学校也对萱萱特别友好、特别关爱。甚至到了小学五年级时,班里民主选举班干部,同学们一致抵住了老师的压力,把萱萱推举为了班里的中队长。

    带上两道杠的萱萱从此自我动机就更强了,对自己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很多原来的困难都迎刃而解了。

    五、理解能力和技能的培养也不容忽视

    除了动机外,孩子的理解能力也要特别关注。所谓的理解,可不只是看书认字,它包含了很广阔的范围,比如注意力、听话能力、命名能力、交流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等。杜老师把这些跟理解相关的技能分成了16个领域。

    当然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的孩子具备一技之长,是不是就有可能去做一份工作呢?比如孩子会给古琴调音,那么成为一名古琴调音师就不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孩子的特长来培养支撑他未来的一些专项技能。

    最后,愿每位家长都能牢牢记住:训练始于动机、终于链接。让我们尽快做一个既能搞定大环境,又能着眼小细节的家庭干预专家吧。

    ▽▼.▽▼. ▽▼. 精彩问答. ▽▼. ▽▼.▽▼

    Q1:桌面2个小时孩子坐不住、达不到时间怎么办?如何设置桌面任务孩子才能坐住?

    杜老师解答

    其实我们说的两个小时的桌面,未必一定是坐在桌子上或者桌子边,你在设计项目的时候,动静要结合,比如说我这个项目是物体操作,要使用桌子的,拿下个项目的就可以是不用物体操作的,可以面对面的,再下一个项目可能就是站起来做的。在设计的时候就要做一些区分和间隔,不要同一类项目做很多,那肯定会有失去兴趣的。就好比我们洗头发,用同一种洗发水时间久了还产生抗体呢,更不用说我们的孩子了。比如我们可以听话能力训练抽一个或者两个,模仿的项目一两个,接着可能就是交流能力,都要岔开来做。

    两个小时坐不住,那当然是坐不住的,普通孩子这么大的两小时也坐不住啊!为什么上学的时候学校要把时间切割一下,科目穿插一下,没看到过哪个学校从头到尾就是一节课两节课的。所以普教里面用到的很多设置,经过这么多年是有道理的,一定要去参考、去思考。

    所以我们给孩子做训练也是一样的,不要两个小时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就算这一次孩子配合,下一次也会吐的,因为太多了,已经达到极限了。一定要让孩子有动机。最好是训练做到戛然而止,正来劲儿的时候结束了,那这个孩子永远都有动机来训练。

    所以说你根据孩子的能力,看一下孩子大概是坐多长时间不容易出现问题行为,如果是5分钟那就设置成5分钟一节课,如果是10分钟那就10分钟一节课。你得定个闹钟,每次铃声一响就下课,不要拖。然后慢慢把这个时间拉长,比如从5分钟慢慢变到8分钟,到12分钟、20分钟,一点点地加。

    就像我们说的温水煮青蛙,青蛙不会跳,你一次就用开水煮青蛙,青蛙就跳起来了,你一次给孩子训练两个小时,孩子就会反抗了。刚开始只是训练5分钟很容易完成,有动机又有强化物,孩子肯定愿意。

    Q2:孩子不配合,一上桌面就哭,如何解决?

    杜老师解答

    孩子不配合,一上桌面就哭,那是因为他想逃避,对此你有两种解决方案。

    一种解决方案是直接针对哭来矫正,这个方法必须要家长比较武断,比较能接受孩子哭。哭也没用,该做啥继续做啥,但是只要你不哭或者是只要你配合我,我就立刻强化。孩子慢慢就会不哭了。

    当然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哭比较不能接受,我们还有温和一点的方式。这第二种方式就要求家长会把握点,会用渐进的方式来不断地引导孩子。一定要找到动机啊,这是我们做任何训练的前提。刚开始我们把东西拿在手上,比如说孩子喜欢玩小汽车,那么只有在这个时候小汽车才出现。我们用小汽车引导孩子靠近桌子这边一点,只要孩子稍微往桌子这边走近一点点,就赶紧把小汽车给孩子,说:哇,你靠近这边了,好厉害哟。然后慢慢把孩子的步伐越来越引到你这一边。等到孩子靠近椅子边了,就顺手把孩子往椅子上轻轻一带,孩子们就坐到椅子上了,赶紧把强化物给孩子。孩子能够坐椅子一秒,他就慢慢可以坐到两秒、三秒,等到能够坐几秒钟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给他做非常短的训练,比如可能就是一个简单的拍手,全辅他完成后立刻把强化物给他,他就可以离开椅子了。接下来就慢慢地要求他坐在椅子上的时间增加,就可以安定下来开始做训练了。

    这两种方式都是可以的,那你要问哪个效果好,就要看孩子和家长的特点了。有的家长没什么耐心,那可能就直接用第一种。而有的家长较有耐心,就可以用第二种。

    Q3:桌面和自然情景教学时间该如何分配才科学?跟程度高低有关吗?

    杜老师解答

    关于桌面教学和自然情景教学,不知道这位家长的理解是怎样的,在我看来其实自然情境教学就可以做成桌面教学,桌面教学一样可以做成自然情景教学。

    为什么我们要在桌面做训练,是因为我们家长在最初训练的时候,技能不是特别充足,可能会顾此失彼,有一些环节就没法照顾到,而我们知道给孤独症孩子做训练,操作步骤一定要非常严谨。我可以变换形式,但是训练的元素是一定要包含的。比如有没有调动孩子的动机,孩子是不是在一种积极的状态下来做这件事,孩子有没有注意力,这些都是我们训练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不管你是在自然情境教学还是在桌面教学。

    不是说自然情景教学就可以放松,可以随意,桌面教学就一定要刻板。其实桌面教学也可以做到很灵活,自然情境教学也可以做到很规范。不要以为自然的、随意的这种自然情境教学会有效,不会有效的,如果只是出现一次机会,而你又没有把握住细节,那么这次训练跟没有训练是一样的。比如说我们家的车牌号码,我都坐过多少回车了,得见过1000回了吧,但是如果有个人突然问我家里车牌号码是多少,我想不起来。为什么?因为我没有操心,因为我没有动机,因为我没有注意。

    所以同样的道理,如果你以为自然情景教学就是把生活中自然出现的随时教给他就可以了,如果没有把握孩子的动机和注意力的话,教了跟没教是一样的。

    所以我建议家长,更重要的,是先在桌面把技术练得非常得熟练。当练到高手可以随手出招的时候,就可以在自然情境中间,随时找到机会顺手出招了,而且每一招都能戳中要害。

    在最初我给女儿做训练的时候,我不太会做自然情景教学,因为我觉得好像机会把握不住,经常是一个机会来了,过了之后我才想起来,哎呀我刚刚应该这样做的,所以我就会觉得特别痛苦。为什么?因为没有效果。跟着孩子屁股后面跟了一天,结果啥收获也没有。所以我当时做的就是桌面。他们都说我刻板,是的,我确实刻板,所以我就直接拉了孩子做一对一训练,但是一对一的训练做到一定的程度,我就开始变得非常灵活了。而且在一对一的时间积累多了之后,我几乎就是可以随手出招,在生活中见到任何一个机会我立刻就能想到这个地方该怎么教,该怎么辅助,该把握哪个点,该不该重复,该怎么样类化、泛化等等。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动机——家庭训练的重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js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