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香生活
1.忙碌的早晨
7:30没到,小主持人小薛老师已经打开腾讯会议室,组织大家读书、作业了。小薛一边打着哈欠,一边组织大家读书,真是辛苦了。虽然只来了几个同学,但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有序轮流读书。看上去,这样的活动只是大家的自发组织,但时间一久,这些孩子的内在沉淀下来的是坚持的信念。
到了评讲作业时,小浩主动配合分享屏幕,将自己的作业拍照投放在屏幕上。自从担任主持人工作开始,小浩的改变与日俱新。他担任主持人,自己用钉钉录屏,自己分享屏幕。小薛当主持人,他又主动分享屏幕。每天,我都能在钉钉群看到他直播读书。这个暑假,他的进步和成长看得见。
因为今天早上7:00,宜宾五中家长的共读营开始共读《萨提亚深层沟通力》,所以,我想去看看。考虑到接下来要为镇妇联的创建家长联盟做点准备工作,所以没有报名当领读者。进入会议室,遇到了河南的蔡淑棉老师正在跟五中的家长朋友们聊天,建立关系。没多久,就来了很多家长。蔡老师跟我在勇气读书会相识,因为尺码相同,交流比较顺畅。她邀请我谈谈厦门会议的感受,我就把自己感受到的大家之间的那种和谐分享给大家。
随后,到8:00时,我又去参加U然视界的周六共读活动。为了兼顾到这三处共读活动,我把两个手机、平板、电脑全都用上了。后来,我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夏U班的共读上。这本书还没有认真地读过,只是通过视频号上的一些小视频去了解四层次聆听、四层对话等工具,还没有系统地阅读。什么跨界、穿越,内在三器等,都是在跟吴校共读时,“被普及”过,有的还参与过。这次厦门会议就见识了U的很多工具的实践练习,曾经也参与过故事大王、3D建模、澄心委员会、社会大剧院等的实践练习,所以,对于U的感觉不陌生,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没有跟文字有亲密接触,所以对于今天的共读复盘非常重视,不敢轻心。
当我进入会议室,马宁老师和赵妮莎老师已经到了。跟她们问好后,就耐心地等待开始,同时把书翻开来看看,此时,我的内在其实是慌乱的,因为只粗略地翻过书,根本谈不上读过,所以心中有深深地担忧,担心等会小组共读分享时没话可说。所以,此时,我的内心有着隐隐的焦虑情绪。
趁着这个时间,去孩子们共读的会议室看看,听孩子们在怎么说。这时,小浩分享屏幕一会儿就划走了屏幕,我的情绪忽然有点烦躁,忍不住对他说不要划来划去的。对于孩子们的问题解答,我也有点快控制不住情绪了。但想到U里的“放下评判”,我对自己说:“这些孩子已经非常不错了,别人不来,他们天天来,这份坚持就值得点赞。”这么一想,心就稍微静下来了,这一连串的腾讯会议让我焦虑了。
觉察到这一点后,我把其他两个会议就放下了,把心思集中到U的共读中来。随着小组共读分享开始,冯蓉、妮莎、金子老师的分享,我逐渐被拉进了共读场域中,不再被先前的情绪给控制了。金子分享时,很诚恳地说自己没有读完这本书,但她从前面老师分享后,跳到第七章,谈了自己读《跨越界点》内容的感受。我捕捉到了她说的联结,然后顺着这个联结的话题跟大家分享了从厦门回来的列车上主动与他人联结的故事,大家都打开着视频,很认真地聆听我,让我体验到被看见的幸福感。于是,我也勇敢地打开视频,与大家“见面”。我的分享完了,金子老师用“善意互联”表达她想到的内容。
冯蓉老师分享第二章的《领导的内在工作是面对和征服三个敌人》,即“评判之声”“嘲讽之声”“恐惧之声”。她谈到自己始终放不下恐惧,引起我的共鸣,其实,我也是这样,在工作中受到很多的约束,会担心,会恐惧。妮莎老师将U的工具运用到企业培训中去,特别是在培训活动开始时,用到一些破冰游戏来拉近成员的关系,我想到了心理团辅中经常要用的破冰游戏,这两者应该是一样的。看得出来,妮莎老师是个行动派,将各门学科中的精髓“为我所用”,真是太厉害了。
随后,我们在分享碰撞中,结晶出一句话:每天改变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是的呢,当我们放下,哪怕每天改变一点点,也能为更大的社会变革做出贡献。
忙碌的早晨,就在这些共读中度过,感觉很有收获。
2.读书
结束共读会议后,我终于可以坐下来读会书了。
读完了李崇建老师的《给长耳兔的36封信》。李老师用36个话题,以书信的方式给长耳兔讲故事,其实,他何尝不是在给内在的自己讲故事呢?读完他的故事,才发现自己的内心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故事。就像崇建老师说的那样:信息进入我们脑袋的同时,也需要开放的心灵,自由的辩证,意见才会可贵,才不会造成局限。
这跟U当中所说的内在三器:“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应该是一致的。
读到这里,我忽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社会各个系统重,确实如夏莫教授研究的那样,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在,那就是U。U无处不在的感觉越来越强烈地占据我的思维。我不知道这是打开思维了还是没有打开思维?就是发现,书读到最后,U的理论框架都会出现。真是太神奇了!
正是在这样的共读中,我觉得自己的内在不断地变得澄明。而我的书香生活也让我越来越享受,越来越喜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