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屌丝者得天下”,早在几年前这一被封为互联网精髓的口号如今几乎已经再无人提起。互联网经济的兴起得益于规模效应,当信息无阻的通行于人与人之间时,也就促成了买家和卖家之间更高效便捷的商业行为,依靠更快速度更低成本的传播,卖家能够迅速聚敛起一众感兴趣的客户,推出性价比极高的单品,赚取大额利润。
然而屌丝这个词透露出这一类型群体的消费者在购买力上捉襟见肘(穷),使得他们对于追求性价比有着异乎寻常的执着(还是穷)。不可否认的是大量具有较高性价比并且能够提供较好体验的产品的问世,极大提升了预算有限的消费者的生活品质。然而不争的事实是,这些人对于更高品质的产品(往往也是更高的价格)追求的欲望其实如同其他高收入人群一样强烈,他们只是囿于自身的经济能力,压抑着那部分蠢动而已。
再后来刮起了一股消费升级的旋风,当人们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不错的产品不错的体验)之后,转而开始追求在满足基本需求之外具有更丰富的附加价值的产品,这一类的产品不再强调性价比,买家对这一类产品的需求也超脱了实用和便利,他需要从购买行为中彰显自己的品味、情趣、乃至经济实力本身。这个时候商家不再一味的强调“性价比”,在商业宣传上尤其避免把目标客户的身份往“屌丝”的方向上引导,尽管购买行为毫无疑问的出卖了这些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但是显然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没有选择更好(贵)的产品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穷的现实窘境。典型的例子是,商家在产品策略上除了性价比,也极力的推崇极客、年轻、酷这一类的字眼;以支持国货作为情感依附,鼓动消费者合理化自己选择本土品牌而不是洋品牌的消费行为(不是说不应该支持国货,而是强调洋品牌在用户体验和价格都远超国货的事实);再加上大家都司空见惯的宣传策略——每一个型号的产品都要出低配标配和高配版,高配往往冠以PRO、旗舰、皇帝版等等华丽头衔,而低配的取名则更为讲究,几乎没有人叫自己的产品低配,这样做简直太low,所以就有了Lite、青春版这样的共识。
互联网发家致富的秘诀就是长尾用户这一群体,谁能够更多地吸引住这一类型的群体,显然就能占据商业上的主动。所以尽管嘴上大家都不提,却都在实打实地拼命争夺“屌丝”,毕竟商业逻辑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最后声明一下,只是结合自己对消费类电子产品和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有限关注中,从一个很小的侧面谈一点自己的感触。实际上,商业行为只是商业逻辑的外化,走性价比战略也好,努力打造品牌提升溢价也好,都是不同的产品定位和市场策略的具体实施方式,无所谓优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