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隐公元年

隐公元年

作者: 徐州小虫 | 来源:发表于2018-10-29 10:58 被阅读0次

    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隐公立而奉之。

    鲁惠公原配夫人是孟子,这个孟子是宋国人,姓“子”,排行老大,所以叫孟子。

    古代的姓,带有母系氏族的印记,最古老的姓如:姬、姜、姚、嬴、姒、妘、妫、妊,大多都带有“女”,表明了一群人的血缘关系。

    “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
    《说文解字》(许慎(约58~约147年),字叔重,东汉)

    “姓”的本义是“生”,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族号;“氏”是“姓”的分支,把“氏”冠在男人的名前,代表这个男人的封地、爵位、官职、以及追谥。如武王的四弟叔旦,由于其采邑为周,被称为周公。其实,周公为姬姓,周只是他的氏而已。姓和氏的区别,最一针见血的说法来自顾炎武:

    “氏一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

    史料中对春秋时期的贵族女子,往往采取以下的命名方式:

    • “排行+姓”,如惠公的夫人孟子、仲子
    • “谥号(或夫谥)+姓”,如黄泉相见的郑庄公的母亲武姜,就用丈夫郑武公的谥号;
    • “出生国+姓”,如褒姒
    • “丈夫国名+姓”

    孟子去世后,鲁惠公娶了声子,生下了隐公,请注意,此时隐公应为太子。

    声子和孟子都姓“子”,“孟”是孟子的排行,“声”是声子谥号,是她死后所获得的评语,至于这个评语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也不知道。
    声子的身份是“媵(yìng)”,这也注定了隐公的政治根基处于下风。媵是中国周代盛行的一种婚姻制度,当时天子至士各级贵族皆一娶多女,贵族女子出嫁为正室时,需要娣或侄女陪嫁,称为媵,媵会成为侧室,为明媒正“娶”的一部分,地位比“纳”、“嬖”的妾高(先秦时期的“妾”为婢妾之意,非配偶)。所生之子视为嫡子,是嫡长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一部分,媵的出身是等同于妻,故所生之子地位高于庶子。

    宋武公生了仲子(排行老二),仲子生下来,手上有“为鲁夫人”这么几个字。虽然春秋时期,文字是统一的,但是字体是有区别的(秦始皇统一的是只是字体,不是文字),我曾经想:仲子手上的“为鲁夫人”这四个字,究竟该用哪国的字体比较妥帖呢?

    仲子嫁给鲁惠公,并且生下了桓公。后来鲁惠公去世,鲁隐公立桓公为国君,自己则做了“摄政王”,即《左传》后文说到的“不书即位,摄也”。

    《左传》对仲子的叙述有些闪烁其辞:“故仲子归于我”是说仲子嫁到鲁国,但是,嫁给鲁惠公也是“归于我”,嫁给鲁隐公(当时的太子,未来的国君)也是"归于我",那到底是嫁给谁呢?

    按照仲子掌纹上的神谕,她是要作鲁国国君的嫡妻的(即“鲁夫人”),那么,鲁惠公已经有夫人了(孟子),就算夫人死了,似乎按照当时的规矩,他是不能另娶或另立嫡妻的,除非让仲子的儿子作太子,按照“母以子贵”的规矩,仲子就可以升格为夫人了,这也就符合了仲子掌纹的神谕。

    鲁惠公死后,如果按照传统,应该是隐公继位,可如果要照顾神谕,就得让桓公继位。想来鲁惠公生前就是打算成就仲子“为鲁夫人”的神谕的,所以正如《榖梁传》所说,隐公让位给桓公,成全了爸爸的心愿。

    不尸其位曰“隐”。
    《逸周书·谥法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隐公元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nv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