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近两年的小提琴,后来因为某些原因中断了。本来可以拉好几首好听的曲子,像《梁祝》,《渔歌唱晚》等,而且还被老师夸奖拉得不错,结果现在一首也不记得了。甚至手势都有点忘了。最可怜的是那把小提琴孤零零地立在书架的某个角落落着灰。还有当初买的好多套练习教材和名家指导丛书,一起在赋闲着。
看着它有些内疚,但还不足以驱动自己去把它拾起。可能内心对它不是真正感兴趣,但当时却是发自内心的想要学一门技艺。就想心情不好的时候或者开心的时候可以演奏一曲,转换心境或者助兴。无奈这美好的愿望至今还没有实现。
现在,国家提倡让孩子全面发展,特别是德才兼备。于是,艺术培训异常火爆。就我的学生当中没有无才艺的,弹钢琴,跳芭蕾舞,练武术,打高尔夫,踢足球……不胜枚举。其中不乏都是考过级的。
有用吗?照道理来说有学就应该有所不同。但学校表演节目时,他们却几乎不上台。钢琴摆在家里,只有考级前狂练几天。练过舞蹈的,日常行为规范中不见得时常抬头挺胸,斗志昂扬。也许他们都还小,还不了解才艺的真谛,或许老师压根也都不明了。毕竟,培训更多的是商业行为,家长要的是“过级通行证”。
以前,我在外企面试的时候,美国老板不看我的任何考级证书,只和我用英语谈了近二十分钟就敲定了我的工作职责和薪资。后来我问他面试为何这么随意,他答道,“你能和我无障碍地进行沟通就是最好的证明。”也对,语言就是用来交流的,是思想的载体。从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就可以大致了解到一个人的能力。
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只要坚持到最后就一定学有所成?就像弹钢琴考过了所有的级别就可以成为下一个朗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学生钢琴过了十级,但还是“泯然众人矣”。而且这还不是小众部分。那么,既然成不了专家为什么还要学习?我想有学肯定会有得,艺术会带来生活的美感,会体现在个人的生活习惯当中,或多或少。
那么怎样才能学有所成?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最老套的道理也是最正确的方法。人生哪有那么多的兴趣,坚持是很枯燥的,热情是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累积的不泯信念。
凡有所学,皆要有所成。这是对付出光阴的尊重,也是未来安身立命之根本。脱离了这一根本,生活就会像浮萍,梦想就是海市蜃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