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鸭者,人工强制填喂催肥的饲鸭方法。
我的一个朋友是某小学的班主任。
有一年,新生入学第一天。一个小女孩坐在教室里,忽然叹了一口气,对她说:“老师,我上学都上够了!”
朋友讲起这件事,很感慨地说:
我们小时候盼望着长大能上学,开学第一天都是高高兴兴的。
现在的孩子,从胎教开始,各种培养;幼儿园放学还要上各种培训班;等到上小学时,不少孩子已经厌学了。
教育方式如果不当,容易不知不觉的磨没了孩子学习的热情。
孔子不主张这种强制性的教学,他更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01)首先,只要是想学习的学生,他都不会拒之门外。
《论语》中记载: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只要是诚心求学,哪怕用的是最轻薄的拜师礼,我也会用心教他。
在这里孔子强调的是,学生想要学习的内心动力。
就像《易经》蒙卦的一句卦辞:“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不是我求蒙昧的儿童学习,而是蒙昧的儿童向我求教。
可见,培养孩子自身的内在动力,比教会了孩子多少知识,掌握多少技能更为重要。
02)孔子经常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在不断反思中深刻理解,在不断实践中变成真正的能力。
对于爱与老师探讨学问的学生,孔子及时给予表扬。
比如曾表扬子夏说:
“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对那些爱思考的学生来说,老师的表扬无疑更增加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相反,对于学生中的潜水者,孔子批评说:
“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知如之何也矣。”
只听讲,不提问的学生,往往对知识被动接受,只做知识的囤积者,而没有通过反思与实践,将其转化为能力。
孔子这样说,也是在启发他们,多用心思考,多参与实践。
03)在具体的教学上,孔子总结出了这样一条经验: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方面的东西,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一再教他了。”
只有主动思考的学生,遇到卡点的时候,才可以予以指点。
否则,老师说的多了,说的早了,学生很容易丧失思考的能力,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这样主动塞给学生知识的方式,孔子并不赞同。
孔子的启发式教育,对我们今天的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