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这种技能是5分靠天赋、3分靠努力、2分靠技巧的,这次讲的便是如何提升这两分的技巧。
小说,对于读者来说,最重要的便是读者自己的脑补。那么小说和电影最本质的区别在哪儿呢?
电影:靠的是画面感、音乐、镜头的移动,这一系列的结合。
小说:靠的是场景、人物、画外音的描写,一大优势便是随时可以跳出场景,掌控读者的情感。
而电影中的画面感来自动态和细节,节奏感来自镜头的调度。接下来就详细的说明如何将画面感和节奏感相结合。
1、给一个镜头的特色:比如详细的写一个人物时,可以采用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的描写手法,这样就可以带动读者视线的移动。
举例:灯光当中站着一个日耳曼军官,一个非常之瘦的长个儿青年人,头发是金黄的,军服紧紧地缚着他的腰身仿佛是一个女孩子缚着腰甲,平顶的漆皮军帽歪歪地偏向一边,使人觉得他很像一家英国旅馆里的小使。他两撇长得过度的髭须直挺挺地翘起,不断地向上收束,最后只有一茎金黄色的毫毛,纤细得教人望不见它的杪末,那像是压着他的嘴角儿,牵着他的腮帮子,在嘴唇上印出一道下坠的折纹。
这个出自于莫泊桑的小说《羊脂球》,从这段中就可以看出先是整体描写这个军官的衣着姿势等,然后镜头慢慢推进,描写他的样貌,最后还详细的描写了“在嘴唇上印出一道下坠的折纹”。这一段的描写读者就能跟着作者的一个镜头的调度,慢慢的越来越近越来越详细。
并且不仅是视觉的移动,还可以是嗅觉、听觉、触觉等等一系列的移动,用你的文字去带动读者的感官。
2、有条理的安排好镜头的推进,并且不显得生硬:这个就需要聚焦了,也是需要主次分明,不能全部都写入。
也就是描写一个场景时,不能直接罗列,而是有逻辑有主体的。就算不写到其他人,那其他人也是要为衬托主角服务的。
当那只巨大的黑蜘蛛带着一股令人恶心的微风,从网上迅速爬下来,是比尔把他们聚集在一起。斯坦利像孩子似地尖叫起来,棕色的大眼睛瞪得好大,拼命地用手指搓着脸颊。班恩一步一步向后退缩,一屁股撞在墙上。他感到冰凉的火焰沿着裤管向上蔓延,又慢慢地消退了。一切都像在梦中一样。当然这些并没有真正发生;只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噩梦。班思感到自己的双手好像被系上了沉重的负担,怎么也抬不起来。
理奇的目光落在那张大蛛网上。上面挂着许多吃剩下、腐烂的尸体。
贝弗莉和麦克紧紧地抱在一起,呆若木鸡,看着眼前的一切。
当那只蜘蛛落在地板上,向他们爬过来的时候,它的扭曲的身影映在墙上。
比尔的眼里充满怒火。他看了大家一眼,好像示意他们退下。
然后转过身,面对那只蜘蛛。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竟然朝它走了过去,没有跑,只是攥紧了拳头,走得很快。
这一段出自斯蒂芬金《死光》,你可以发现虽然他描写了很多东西,但是他的重点一直都是这只蜘蛛,描述其他人的反应也是为了突出蜘蛛的恐怖。
3、将画面拼接或者剪辑在一起:
1)两个画面、双线并行或者多个画面的拼接,让读者的视角不断切换。
突然间,他身后响起一个沈闷的声音。
阿诺转过身去。
迅猛龙就站在水泥地上吼叫。
它跳下来了。
他急忙想找件武器,但突然发现自己被仰面推倒在水泥地上,有个沈重的东西压住它的胸口,使他喘不过气来。他知道这只迅猛龙正站在他身上,他感到它那巨大的爪子刺进他胸口的肉里,闻到在他身前摇动的嘴里呼出的臭气,他张开嘴巴发出了惨叫声。
爱莉手里拿着无线电话,仔细地听着。刚才又有两名工人进了度假旅馆,他们好像知道这里比较安全。不过这几分钟内还没有人进来,外面似乎也安静下来了。无线电话中传来了马尔杜的声音:“过多久了?”
这段出自迈克尔克莱顿的《侏罗纪公园》,“他张开嘴巴发出了惨叫”后面就转到了“爱莉手里拿着无线电话”,这里便是一个很好的镜头的切换,脑海里就会有一个很直观的电影画面。
2)一个场景但是并不属于一个镜头:也就是同一个场景拍了两边,用不同的视觉去展现。
“快送医院!”有人喊道,奔跑的脚步声再度传来。笹垣明白这些都是徒劳,他早已看惯尸体了。
忽觉周围有人,笹垣抬起头来。雪穗就站在身边,如雪般白皙的脸庞正俯向桐原。
“这人……是谁?”笹垣看着她的眼睛。
雪穗像人偶般面无表情。她冰冷地回答:“我不知道。雇用临时工都由店长全权负责。”
话音未落,一个年轻女子便从旁出现。她脸色铁青,用微弱的声音说:“我是店长滨本。”
警察们开始采取行动。有人采取保护现场的措施,有人准备对店长展开侦讯,还有人搭着笹垣的肩,请他离开尸体。
笹垣脚步蹒跚地走出警察的圈子。只见雪穗正沿扶梯上楼,背影犹如白色的幽灵。
她一次都没有回头
这段出自东野圭吾的《白夜行》,他一开始描写的是雪穗的表现,然后通过其他女子的出现将镜头挪开,中间用警察的行动等来岔开情节,但是最后视线又回到了雪穗的身上"她一次都没有回头".
4、多线索进行拼合:掌握一个要诀,那就是一定要尽量以动作开头,以动作结尾,一定要少用形容词!
比如:这把刀刚插入A的咽喉(镜头切换)B手中的水杯一松,心中一悸。
那这里就是把刀的插入和水杯的松开进行了一个动作的连接。
在六层楼上,130米之外,豺狼紧紧抓住步枪,眯起眼睛凑在瞄准器上。他相当清楚地看见他的五官:隐藏在法国军帽帽檐阴影下的眉毛,眯缝着的眼睛,还有那个鹰钩大鼻子。他看见举起敬礼的手离开了帽檐,瞄准线的交叉点正对着暴露在外的太阳穴时,便轻轻地扣动了扳机……
一瞬间他再看着广场,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就在子弹出膛的当儿,法国总统的头突然出乎意料地向前探过去,庄重地吻了一下他面前接受勋章的人的面颊。
这一段来自弗·福赛斯的《豺狼的日子》,“便轻轻地扣动了扳机……”结尾用的一个动词“轻轻的扣动了”,下一个镜头描写的便是法国总统向前探去,这里便是两个动作的拼接
如果一定要用形容词去描述的话,那么描述的应该是这个动作或者情绪爆发前的那一瞬间的描写。
比如:弓箭已经拉倒了极致,下一秒弓箭就会射出去了。(镜头切换)描写另外的场景
亚美利哥·邦纳塞拉坐在纽约第三刑事法庭里,等待正义得到伸张,等待报应落在那两个家伙头上,他们企图玷污他的女儿,残忍地伤害了她。
这一段出自《教父》,这里没有任何的动作描写,但是他却把这个人的的心理活动描写得淋漓尽致。
5、强行动作化:
1)把本来静态的事物动态化。
历史系的陆子潇曾作敦交睦邻的拜访,所以一天下午鸿渐去回看他。陆子潇这人刻意修饰,头发又油又光,深为帽子埋没,与之不共戴天,深冬也光着顶。鼻子短而阔,仿佛原有笔直下来的趋势,给人迎鼻孔打了一拳,阻止前进,这鼻子后退不迭,向两傍横溢。
这一段选自《围城》,最后描写鼻子的时候,先说鼻子的大概形状是“短而阔”,接着转成了一个动态的描写“给人迎鼻子打了一拳,阻止前进,这鼻子后退不迭,向两傍横溢”,这就是将一个动态的鼻子给写成了一个有动作的活物,那这个鼻子的样子也就跃然纸上了。
2)把颜色也动作化。
新年春节的本身就是一种矞丽堂皇的橙黄油漆。
去年腊月中,朝廷又玩出了新花样,明令规定把预赏灯节的日期提前半个月,这也是一种投合人心的轻倩的绯红油漆。
而在春节中刚透露出来,几天中就已遐迩遍传,妇孺皆知的征辽消息更是一种震撼人心的大红油漆。
卤簿大队已经散去,临时在跸道上维持秩序的禁卫军都已撤走,集中到宣德门楼周围去护卫圣驾了。正对宣德楼的一根高竿上,用绞盘把绳索绞上去挂上第一盏红灯。这是一个信号,表示灯市即将开始。等到拄上第三盎红灯时,所有公家的灯都要点亮,在霎那之间就要涌出一座华丽庄严的光明世界。
这两段都选择徐兴业先生的《金瓯缺》,第一段用颜色描写了人的心情,先是“矞丽堂皇的橙黄油漆”,接着到了腊月的时候就是“轻倩的绯红油漆”,而当征辽消息传来时,便是“震撼人心的大红油漆”。颜色的转换变成了一个动态,立马就能反射出人心情的转变。
第二段则是用灯笼,先是一盏,接着第三盏,然后所有的灯都点亮,最后“霎那之间就要涌出一座华丽庄严的光明世界”,一个涌字就将光的这种齐齐亮起来的场景动态化了。
看了这么多的例子,肯定有人会觉得好像也不怎么样嘛。对,但看的确是毕竟普通,但是这种情景是一定要在全文情节和情绪的推动下,再用上这些技巧,让你的文章瞬间达到一个高潮点!
并且当我们看各种名著时,也不要照搬,因为很多描写手法在现在已经不适合了。看名著的时候就会发现他们会花大量的笔墨去描写一个人物一个东西一个场景的细节,但是现在这种肯定就不适用了。所以看名著时学的是镜头语言,而不是学他们巨大的描写。
那如何像电影一样让自己的文字干脆凌厉呢?
首先要短,每个自然段1--2句话即可,建议学习迈克尔·克莱顿的小说,非常的剧本化。
如何将脑海中的片段画面组织到一起呢?
找出片段之间的某些联系,然后用文字技巧将之串联起来。比如:先描写主角的动作,然后写主角向远方望去,在他的视线之外同时一个遥远的地下室里,他的宿敌.......
如何在心理活动中加入动作?
将所有的东西都尽可能的动作化,形容词要尽可能的少,镜头要有主次。参考《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面很多心理活动的描写,非常精彩。
如何将静态的语言对话写出画面感?
语言对话不一定需要将之动态化,对话的作用应该是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提供信息的,只需将对话写得有特色,附和人设即可。
以上,都是马伯庸马亲王的知乎live,整理总结而来的~
更加详细的,欢迎去知乎上收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