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2-03-26

2022-03-26

作者: 霍跳锋 | 来源:发表于2022-03-26 22:03 被阅读0次

    巾帼英雄花木兰

                        ——《木兰诗》教材“交集点”及阐释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交集点”,即教材中各种因果关系交错的地方。这些地方往往晦暗不明,正是产生疑问的地方,而对新知识的掌握,正是通过这些因果关系的梳理(由晦而明,问题解决)而完成。

    以下,是针对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九课《木兰诗》“交集点”的确定及阐释:

    ……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

    交集点:木兰战功显赫,可汗大加赏赐,为什么还要给她加官进爵?木兰为什么没有接受?

    阐释:这个问题的探究,聚焦的是本文第一套教学大纲中提出的一条目标,赏析木兰这一人物形象(英雄气概和女儿情怀)。可汗为什么要封赏木兰呢?因为她身经百战,作战勇敢,军功显赫。为什么木兰没有选择在朝廷做官呢?因为她女扮男装上战场,归来最大的愿望是与父母团聚。

    抓住“木兰不用尚书郎”一句,从木兰的英雄气概和女儿情怀两方面理解人物形象。文本提到“尚书郎”,言下之意可汗欲封木兰此等官职。可汗“为什么还要给她加官进爵?”这个问题的设计,是建立在第二套教学大纲,学生通过阅读绘本对木兰的英雄故事有所了解,已经建立了一定的智力背景,作为理解木兰的英雄气概的大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关键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个关键句其实是侧面突出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此处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补充木兰在作战时的画面“空白”,形成智力挑战,引发学生的兴趣。

    为什么“木兰不用尚书郎”?一方面是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虽“策勋十二转”,但朝廷没有封赏女子做官的先例,更重要的体现了木兰作为女儿身的情怀,“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和这个问题形成因果关系的关键诗句是: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等。引导学生理解木兰作为女儿身的“勤”“孝”“美”的一面,学习的方法仍然是展开联想和想象。

        本课利用交集点设计问题的依据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师用书》对这一课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学生的学情。力求在大问题的引领下,从英雄气概和女儿情怀两个方面理解“巾帼英雄”花木兰;力求在学生原有认知精液的基础上,让他们体验到探索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乐趣,求在激烈的脑力劳动中,开拓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完善他们的心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2-03-2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te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