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韩辉,蓝媒汇创始人兼CEO,资深媒体人,先后在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每日新报》、《新金融观察》历任记者、编辑、采编部主任、编委,从业15年。2015年3月离职,与罗昌平等知名媒体人创办蓝媒汇,已完成天使轮融资。
韩辉语录:
热点八卦文章阅读量最高,但只有深度文章才能涨粉。
平台型自媒体要有产品,要有网红,更要有商业模式。
纯媒体不是新媒体时代的正确玩法,要做网络科技公司。
创业没有退路,不管多么困难,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
“2015年春节假期结束上班第一天,我就向单位提出辞职,绝心离开工作15年的报社大院,开启一段全新的生活。”一年多后的今天,韩辉对当时离职创办蓝媒汇有了更多的感悟。
“创业与上班,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创业没有退路,不管多么困难,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每天面对的,都是来自各式各样的坑,需要你一次次的妥协去解决。这与之前在体制内尚存的傲骄,可谓天壤之别。”
蓝媒汇是一家定位为专注服务传媒圈的垂直新媒体,由韩辉联合前《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等人成立。2015年韩辉离职正式运营蓝媒汇后,很快拿到来自天津一家公司的二百万天使投资;一年多来,从公益化转为商业化运营,已基本实现收支平衡。
追溯蓝媒汇的缘起,听上去有些无心插柳的味道。此前,许多记者因为日常选题、采访对象联系方式等需求,自发组成有共享资源的QQ群。依托于此,2013年开始,他们在工作之余搭建了一个网站——“记者站网”,将这些共享的QQ群需求连接起来。通过日常的业内动态资讯报道、线上交流,以及线下的业务沙龙类分享,记者站网这个平台在圈子内开始小有名气。2014年11月18日,“记者站网”正式更名为“蓝媒汇”,此前注册的“记者站”微信公众号则一直保留至今。
必须承认,对从媒体转型而来的韩辉等创始团队来说,他们最大的优势仍然是内容。无论是蓝媒汇旗下最知名的“记者站”公众号,还是上线刚刚十期的“传媒老炮儿”视频,他们被业界高度认可关注。前段时间,《当其他纸媒都吃不饱时,浙报凭什么能吃肉?》、《“千年老二”搜狐》等多篇有关传媒圈的深度报道呈刷屏之势,甚至引发文中提及企业的高层人士关注,这些影响力在业界看来不亚于传统媒体的调查报道文章。
而在韩辉看来,内容是蓝媒汇对外的一个最重要的入口。基于这个入口聚集的细分人群,他们为用户提供垂直的传媒培训、传媒招聘、媒介推广等服务。作为一位从业十多年的媒体人,他对内容的理解显然更深。“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有价值,心灵鸡汤虽然广受传播,但价值远小于一条深度观察分析类的文章。在资讯过载的当下,只有那些垂直细分又有深度的内容,用户及客户愿意付费的可能性才大。”
基于此,蓝媒汇旗下除了“记者站”这个传媒业内最知名的微信大号外,还建有一个微信矩阵。平说、自贸区智库、德系先生、蓝媒TMT、明星扒扒衣等垂直细分平台,此外,蓝媒汇还建有网站、“大咖推荐信”招聘轻APP,并入驻头条号、一点资讯等平台,形成真正意义的全媒体平台,垂直用户50余万;与此同时,还与200余个媒体、财经类公众号结成新媒体联盟,影响力辐射千万用户。
蓝媒汇虽然是一个新媒体平台,目前重点是输出优质内容,但韩辉更希望能将其打造成一个互联网公司。韩辉强调,纯媒体不是新媒体时代的正确玩法,产品和商业模式是一个平台型自媒体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2016年3月19日,蓝媒汇打造的传媒圈重度垂直招聘产品“大咖推荐信”正式上线,并引起业内关注。其产品逻辑是由业内大咖,像罗昌平、秦朔、吴晨光、袁国宝等人,用个人公信力为熟悉的求职者做推荐,以增加求职者的信用含金量,同时,也便于招聘单位招到更靠谱的人。产品推出至今,已为多家单位成功招到想要的传媒人才。
另外,蓝媒汇也在热切拥抱视频风口。2016年8月13日,一档追求“有趣、有料、有用”的短视频节目《传媒老炮儿》,在记者站和蓝媒视频等多个平台同步上线,并收到业内诸多好评。与此同时,另一档专注于体育方面的视频栏目,也正在筹备,即将推出。
“新媒体,重在一个新字,要有与传统媒体不同的形式和渠道,进行传播互动。”对于不安分的韩辉来说,他更希望蓝媒汇这个平台能越来越好玩、有趣。
Q & A
离开传统媒体只想证明一下
NewMedia新媒体联盟:您创业时已经在传统媒体工作了15年,已经是管理层,为什么决意离开?
韩辉:离开不是因为传统媒体的待遇不好。一方面是基于对未来形势的判断,传统媒体在没落,新媒体在崛起。第二,传统媒体太安逸,近40岁的我再不出来,就可能一辈子都这样了。当时觉得必须得走,一刻都不能留,2015年后初八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去辞职。从业这么多年,因为体制等原因,总觉得空间和平台离自己想要的有很大差距。越来越不甘心后,离开的想法就越来越强烈,我只想证明自己,想干点事情,无所谓干什么。当初跟我跟家人说,给我三年时间,折腾不成功,我就踏踏实实回来重新找个工作,哪怕送快递也愿意。
诞生于一个QQ群的垂直自媒体
NewMedia新媒体联盟:今年国庆期间记者站发了一篇《建国以来<人民日报>国庆头版都在这里,估计许多你没看过!》阅读量逼近十万,这篇文章很契合热点,记者站的内容方向是怎样设计的?
韩辉:早在2013年还在传统媒体的时候,我们一群媒体人就一起建立了QQ群探讨业务,后来开发了PC端的记者站网,因为一直做媒体,所以知道记者的痛点和刚需,于是做了这个网站,提供一些记者需求,比如新闻线索、联系方式等。当时这些服务,完全是几个同行工作之余,当兴趣去给大家提供便利和服务。包括后来的一些线下活动,比如地震发生之后,组织沙龙讨论在地震中记者该如何突破、如何自我保护等。由于我们当时的资讯很及时,在业内聚合了不少媒体用户,也积累了一些资源。
在2014年11月18号,我们决定将记者站网这个平台改为蓝媒汇,并在之后正式注册成立了公司,着手正式运营。蓝媒汇是我们对外的品牌,目前微信矩阵有十几个公号,记者站是最出名的一个,二十多万粉丝。此外,还有网站、招聘APP等平台。
记者站的选题主要有三个方向。首先是传媒圈动态,比如报纸电视机构的最新变动,行业政策。第二个是传媒圈观察,包括对传统媒体转型的观察、关于新媒体前沿的一些观察等,是我们最发力的领域。第三部分是对话热点人物、机构、媒体人创业等,讲述一些背后的故事。
内容定位由C端转到B端
NewMedia新媒体联盟:我们观察到记者站的文章报道方向既针对C端,也有报道B端公司的,目标用户是哪些人群?
韩辉:之前瞄准的主要记者群体,偏C端。应该说,C端内容关注度更高,但商业模式狭窄。后来我们调整为重点针对B端的内容,并且也由之前的记者圈拓宽到传媒圈、泛文化传媒圈,包括影视。目前,蓝媒汇跟众多互联网公司,都有多种形式的合作。
NewMedia新媒体联盟:有人说,一篇好的文章50%靠选题50%靠标题,记者站平时怎么操作选题?
韩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时效性不同,更需要抢时间,热点方面,我们会争取在第一时间发声。比如记者站上的内容,一般每天下午两三点报选题,分长选题和短选题,短选题当天下午完成,每个编辑一周写三四篇动态选题,每周会有一篇深度长选题。特别的动态和热点要在二三十分钟之内出稿。在微信公众平台对预览页限制阅读次数上限之前,当热点发生,我们会用最快的速度推一个预览页出去,随后在晚上九点左右发一篇深度稿。现在预览页阅读次数有了上限,就将动态发到头条。我们是采编一家的,要求坐班但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NewMedia新媒体联盟:哪些类型的文章最受欢迎?在涨粉方面有没有特别的经验?
韩辉:总体来说,热点、轻松八卦的稿件阅读量更高,深度稿未必能有最高的阅读量,但传播度、转发率肯定是最高的。
以记者站上的文章举例来说,《建国以来<人民日报>国庆头版都在这里,估计许多你没看过!》这篇很讨巧,阅读量也很高;《全世界欠李宗伟一个道歉》那篇文章的推送也是非常及时,比赛还在进行之中我们就做好了预发稿,并根据比赛或输或赢的两种结果分别设计了两篇文章,比赛一结束几分钟,我们就正式推送了,阅读量果然如预期一样达到了十万加。陆家嘴不雅视频曝出时,我们把之前推送过的文章《媒体女千万不嫁金融男》重新编辑推送,也收获了十万加,这篇稿子也被其他许多号转载,许多公号也做到了十万加。事实上,这些文章大家只是阅读量较高,并没有带来多少新用户。
而《当其他纸媒都吃不饱时,浙报凭什么能吃肉?》这类深度稿,既便阅读量做不到十万加,但识别度和传播度都很高,增粉也比较多。所以我的经验是,有思想有内涵的深度内容,通过二次转发才更容易获得用户的关注。
NewMedia新媒体联盟:我们发现记者站个别文章遭遇过被举报删除的小插曲,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
韩辉:媒体行业有一句话,没有被毙过稿的记者不是好记者,记者站被删的多半都是有影响力的稿件,这些稿件,可能是因为触动了某些利益才被删、被恶意举报,99%都不是由于作者本身的原因。这些不会影响我们未来的选题。
50万垂直用户矩阵协同发力
NewMedia新媒体联盟:蓝媒汇矩阵中除了记者站,还有“平说”、“自贸区智库”、“蓝媒TMT”、“德系先生”、“明星扒扒衣”等公众号。其中记者站承担着怎样的角色,号与号之间如何协同发展?整个蓝媒汇矩阵有多少用户?
韩辉:我们希望把蓝媒汇的业务,打造成一个向传媒圈生态服务发展,包括媒体招聘和媒体培训等,现在新开的号都是出于商业角度,我们有汽车号、时尚号、美食号、健康号等,只做垂直细分的领域,比如我们的汽车号只做德系车。我们做自贸区智库,是因为预判自贸区会是未来很重要的领域,这也跟之前的财经从业经历有关联,主要涉及跨境电商等。目前,记者站有20多万粉丝,整体加起来有50多万。
蓝媒书院挂牌仪式
NewMedia新媒体联盟:微信公众号红利期已经过去,这么多号都实现盈利了吗?
韩辉:现在的确属于微信公众号下半场,整体来说,增粉、阅读量相对都在不断下降。在两千多万的公众号中,要想找到机会,目前来看,在一些细分的领域应该还会有的。特别是有一定门槛的行业,现在进入还不算太晚。
眼下我们的盈利,主要也是来自于广告收入,其他像招聘、培训等,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2015年7月20日,蓝媒汇首期特训营开营。一点资讯总编辑吴晨光,全民星探App总编辑、《南都娱乐周刊》主笔卓伟,中国青年报编委、知名时事评论员曹林,著名财经作家、德林社创始人李德林等大咖担任讲师。
NewMedia新媒体联盟:据我们了解,你们做了一些针对媒体从业者的线下活动,蓝媒特训营目前是什么情况?
韩辉:蓝媒特训营目前已组织了10次,已经实现盈利但不多。每个媒体人都有业务补习的刚需,只要课程设计合理,找到好的老师,必然能吸引学员,这也是我们服务泛传媒圈,做生态必然要做的一部分,当前目标不是用特训营盈利。
平台型自媒体要有产品,还要有网红
NewMedia新媒体联盟:今年年初,蓝媒汇发布“大咖推荐信”产品后,引起很多传媒业内人士及新媒体企业关注。这个产品是怎么规划的?
韩辉:大咖推荐信是基于媒体这个圈子,业界前辈大佬为求职者做个人信用背书是很重要的。在国外,个人信用体系健全,求职招聘中推荐信是一种通行做法。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求职者找不到好工作,是现在人力资源市场中的痛点,不只传媒行业,其他行业也一样。目前由于人力等因素局限,大咖推荐信产品运营得一般。未来,我们希望能将大咖推荐信延展到其他行业领域。
NewMedia新媒体联盟:有观点认为只有IP化自媒体才有前途,蓝媒汇的公众号矩阵基本都是平台型的或者是社群型的媒体,有计划打造一个自己的网红吗?
韩辉:目前的自媒体分两类,一类是平台型,一类是IP型,IP化的自媒体才是有价值的,比如罗辑思维、六神磊磊、同道大叔、咪蒙等,他们带有独特的标签和个人魅力。记者站矩阵的公众号总体来说都是平台型的,在短视频的风口上,我们也在策划包装一个网红,就是我们新上线的脱口秀视频节目《传媒老炮儿》的主角逗爷,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帅哥,他是我以前单位的一位高管,传媒圈的老炮儿,因为太逗所以江湖人称逗爷,我们希望把逗爷打造成网红。
NewMedia新媒体联盟:怎么想到要做《传媒老炮儿》的?制作团队有多少人?蓝媒汇矩阵团队整体有多少人?
韩辉:视频是趋势,之前的文字表现形式太单一,我们做过音频,现在开始做视频。痛点是我们不太懂视频,团队中只有一个人短暂地在电视台工作过,所以我们不拼视频技术层面的东西,不做加法,而是做减法,以好的内容致胜。《传媒老炮儿》制作团队有4个人,蓝媒汇整个团队有将近20人。传媒老炮儿已经做了10期,平均点击量超过两万,用户反响非常很好,都觉得逗爷很逗。现在我们在策划一个跟智行车有关的短视频,10月底上线。
做纯媒体没前途,要做“网络科技公司”
NewMedia新媒体联盟:您曾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提到,要把蓝媒汇发展为网络科技公司,您愿景中的网络科技公司是什么样的?
韩辉:首先,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蓝媒汇是没有媒体资质的。更重要的是,在当下互联网的趋势中,纯粹做内容的传媒属性很重的公司商业价值越来越低,而有产品并且商业模式丰富的公司是最有价值的。举例来说,今日头条对外都会说自己是一个科技公司,不会宣称自己是媒体。新浪等四大门户PC网站估值几乎是负数,新浪估值40多亿,而新浪微博就值40多亿,网易传媒要卖掉……内容只是载体,“蓝媒汇”未来要尽可能脱离媒体属性,做一个网络科技公司,而不是新媒体公司,打造一系列互联网产品,服务垂直用户。
对互联网及传媒前沿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关注以下公众号:喻国明(id:yuguomingnm)袁国宝(id:yuanguobao1982)NewMedia联盟(id:newmediachina)新盟(id:xinmengnm)干货多多哦!
寻求报道丨入盟丨加群丨商务
请联系微信:mengmeinm手机:15801585551
邮箱:mengsi@newmediachina.cn
了解更多过往文章信息可以关注置顶新盟微信公号ID:xinmengn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