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4-08

2019-04-08

作者: 123的梦 | 来源:发表于2019-04-15 11:39 被阅读0次

                                        一个“别人家的孩子”的童年故事

    80后的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我家姐弟三个,我是家中的二姐,我有个大姐,有个弟弟。

    我们三姐弟中,我是最“乖”、最“听话”、最“懂事”的一个,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我记事儿晚,能记得的小时候的事情屈指可数。其中记得最清楚的,是我大概四五岁时做的一个梦。梦中,我们姐弟三个正在熟睡,一只老虎来了,把睡在中间的我叼到了院外的墙角下,我被面目狰狞的老虎吓得瑟瑟发抖,小小的身躯用力靠着墙,无处逃避,内心充满了恐惧。梦醒之后,幼小的我,在心有余悸的恐惧中,居然还在思考,为什么被老虎叼走的是我?而不是姐姐,或者弟弟?明明知道这个想法太自私,但总是忍不住去思考。

    还记得这样一件事。也是大概四五岁时,我们从村西的老房,搬家到村东的新房。爸爸拉着个三轮车,上面堆满了杂七杂八的东西,母亲在车上找个安全的角落,把小我一岁的弟弟放了上去,母亲在车旁,边走边护着弟弟,我则跟着母亲、跟着车子,默默地走着。“为什么让弟弟坐在车上,而让我在地上走呢?”小小的我,那时便能感觉到自己心里失衡,感到父母偏心。

    还记得一件事情,大概是小学一年级或者二年级的时候,一次考试。我把试卷所有的题目都答完了,考试时间还没有结束,我便一遍一遍地仔细检查着。实在找不出差错来,我就盯着一个“——”开始纠结,“整张卷子,只有这里有一个横线,是空着的。”我心里嘀咕着,“这个横线上到底需不需要填写东西呢?”“如果需要填写,应该填写什么好呢?”实在不知道填写什么好的我,最后万分纠结地把自己的名字小心翼翼地写在了横线上。事后,我才知道这条横线上根本不需要填写任何东西。因为它是一个题目的要求:第二题、请在——上填写出…………

    我的童年,有着不符合实际年龄的小心谨慎。按时上学、放学,放学之后,从来不去外面玩耍,而是直接回家写作业,从来不用父母督促。大概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还珠格格》热播,到了播放的时间,真是所谓的“万人空巷”。那时,我大姐和弟弟放了学,回到家就打开电视机,入迷般地看个没完没了。而我,一个人默默地拿着书包,独自回房间写作业。耳边时不时飘来电视剧的插曲或者结束曲,亦或开头曲。我这爱学习的模样,成了父母的唯一“骄傲”。

    我的童年为什么过得这般谨慎、甚至惶恐?慢慢地,我从和我母亲的聊天中找到了答案。

    母亲说,娘家和婆家都保留着浓厚的封建守旧思想,重男轻女自然是少不了的。母亲生下我大姐时,由于那时父亲的家族多年未添新丁,所以,即便是个女孩,家里上上下下也比较疼爱。可是到母亲生我这个老二时,可就不一样了。爷爷奶奶都盼望是个孙子,爷爷在街上听说了,又是个孙女,便连看都没有来看我一眼。奶奶也是整天拉着个脸,仿佛我的出生就是个错误。

    我一周岁时,我的母亲便生下了弟弟。有了弟弟,母亲就更加忙碌了,到了分身乏术地步。那时,我的父亲常年在外打拼,挣钱养家,一年到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所以家里所有的事情都靠母亲一人打点。那时的母亲别无选择,把大部分精力给了幼小的弟弟,其次是农活和家务。爷爷奶奶只帮忙带大姐,至于我这个女娃老二,几乎大家都腾不出手来照看。母亲的疼爱倒是不分男女,都是心头肉般地疼爱,但奈何弟弟太小,家事太繁重,才对我的照顾有所疏忽。

    母亲说,我小时候特别爱哭,一天到晚,哭得没完没了。现在想想,哭的原因,可能是饿。由于母亲身体原因,我过了满月,便开始用奶粉喂养。我经常吐奶,刚刚吃完一瓶奶,哇的一下全都吐出来了,于是便是新一轮的没完没了地哭。母亲说,那时大人都“傻”,竟不知道给孩子喂奶时要一边拍嗝,一边喂,这样才能防止吐奶。而且孩子把奶全都吐出来了,竟然不知道再给孩子冲一瓶奶粉,继续喂。现在想想,后来的哭,肯定是因为饿。

    还有一次,大概是我2岁左右的时候,我不停地哭,她实在没有办法。最后,她突然想,会不会是饿了。于是便用茶缸子放在炉子上,给我煮了一个鸡蛋。眨眼功夫,我便把鸡蛋吃掉了,并且表示还要吃。母亲便又煮一个,我又麻利地吃掉了,还继续要。母亲又煮一个,我同样麻利地吃掉了,还继续要。母亲怕我撑着,便没敢继续煮给我吃。原来真是给饿哭的,母亲醒悟到。母亲常常带着心疼地,反省年轻时候的“傻”。

    母亲总是有看不完的孩子、做不完的农活和家务,像个陀螺一样,不停转。现在想来,母亲似乎是被累“傻”的。

    这些大人的、孩子的衣服再不洗,明天就没有穿的了。没有办法,母亲只好把刚刚会爬的我,用绳子拴在炕头的窗台上。自己去院子洗一家人的衣服。任凭我哭、我闹、我挣扎,她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用那根绳子,保证我不从炕上掉下来摔死。

    听母亲讲,我还在她肚子里的时候,我的父亲就跟他的一个哥们儿李叔许诺,说我们老二如果还是个丫头,便送给你当闺女。李叔是北京人,家庭条件不错,只是结了婚之后,他的爱人怕影响自己的事业和前程,不愿意生孩子。我父亲便如此仗义地许诺要赠送自己的亲生闺女。于是,我满月的第二天,李叔两口子就开车来家里,想把我接走。由于母亲的坚决反对,我才得以继续留在这个家。母亲说,只要我饿不死,就能把你养活。后来,没过几年,李叔离婚了。母亲着实捏了一把汗,幸亏了当年的坚决反对。

    以前,每每想起这件事情,我都会有些恨我的父亲,他居然会想把我送人!他根本不爱我。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的我,或多或少理解了他的难处。那时,整个家族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总是想生个男孩,我的父亲也不例外。加上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好,丫头有一个就够了,第二个丫头只会增加经济负担,没有必要养活了。要集中人力物力养活一个男孩。但最终,我的留下,势必给我父亲这个家庭经济支柱增添了不少压力。现在想想,他也真的不容易。

    童年的我,没有和父母形成健康的依恋关系,极度缺乏安全感。那么小的我只知道要做一个“听话的”孩子,“懂事的”孩子,“好好学习的”孩子。只有这样,我才可能换取父母的些许关注和疼爱。

    当然这并非父母的错,天下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呢!在那个条件艰苦、思想保守的年代,父母能够把我健健康康地拉扯大,就已经用尽了他们的全部精力。如今,摸着母亲那双关节肿大、粗糙如树皮的手,望着父亲那花白的头发和微微驼背的身躯,忍不住流下心疼的眼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4-0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xp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