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一直在纠结灵感枯竭,虽然可写的材料很多,但就是不知道该从何下笔,弄得我自己异常焦虑,甚至到了怀疑人生的地步。
后来心想:反正写不出来,不如看看那些大家们怎么谈论写作这件事吧。于是就在自己的kindle上下载了叶先生的一本关于如何写作的书来看看。果真受益匪浅。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叶先生说的,下笔作文章之前一定要胸有成竹后再写,不能临时起意,就要提笔挥毫,这样不仅作不出来好文,往往会让作文成为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假使不做任何的准备,不列任何提纲,你就要一步一思考,思维连贯不起来。比方说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让文章一直突出主题而不跑偏,这都要在写文章时时刻注意的事情。写文章就如盖房子一样,你得先画好图纸,让房子模样有了雏形,才能按照框架来建,否则盖出来的房子就会歪歪斜斜,不合本意,质量也必然不达标。
所以说,提纲必须要先在纸上打好的,即使想省却这一步骤,也必须是打好“腹稿”,即在脑中构思好提纲,那些传的神乎其神的提笔便成文章的故事,大多是打了腹稿,或是曾做过类似文章,提纲早已烂熟而已。
这是下笔前要注意的问题,那在下笔之后要注意些什么呢?
下了笔自然要注意“炼句”、“炼词”、“炼字”了,首先是准确,其次是通顺,最后也是许多人最容易犯错的地方,就是要保持文体的纯粹。所谓“纯粹”就是,要写白话文就通篇都是白话,要写文言文就通篇都写文言,不能白话里面夹杂着文言,让人读了如鲠在喉,很不舒服。
我的主要毛病也在此,因为自己喜欢文言,所以老爱在文章里夹杂点文言文的词汇,一是习惯如此,二是感觉这样写出来句子比较简练,三是想装装逼,显得有文化。其实这对于作者来说是大忌。毕竟作者写文章是让读者读的,不是用来孤芳自赏的,时时都要考虑到读者读你文章时的感受。
最后就是写完文章之后应该注意的地方。首先,要注意自己多诵读几遍,让文章听起来像是一个人平常说话的时候一样。写文章其实就是说话的延续,人们平常怎么说话,文章就该怎么写,那样读者读起你的文章来会很轻松,也容易接受。
再有就是进行修改,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能像写《滕王阁序》的王勃一样,一气呵成,作出千古传唱。毕竟天才是少数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那是件遥不可及的事情。我也作过不少文章,在修改时,常常发现自己错漏百出,要么是语句不通,要么就是有错别字,所以我自动退出天才的行列,做些普通人该做的事情,就是修改、修改、再修改,直到文章能让自己满意为止。
其实,关于作文章还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因为这篇文章我只是用来自勉,所以只挑选几处自己常常出错的地方记述下来,希望自己再接再厉,向自己的梦想一步一步迈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