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Zuo的配套欲望
前些天,我告别了已经用了5年多的笔记本电脑,购置了一台新的,也算是新学期为自己添置的新装备吧。好马总要配好鞍,于是又买了新的电脑包;为了确保音效不失真,又买了与之相配的耳机;然后为了表示自己不差钱,又买了个无线鼠标,心安地觉得这才算是配套了,虽然每一件配件都不太贵,但最后的结果依然是比预算多花了上千元。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出现这种消费情况,购买了一件衣服之后,为了在色彩、款式上相互搭配,又购买了帽子、围巾、裤子、鞋子、首饰等等。
在家居生活中也是这样,买新房后总要装修一番,为了注重整体装修风格之间的和谐统一,又购买了新的家具、灯具、厨具、电器、艺术品等等,而原来的那些旧家具、电器,总觉得格调不合,就当垃圾处理掉了。
不仅在购物时我们会执着于配套,在求职时也是如此,多数大学毕业生会认为,自己毕业于名牌学校,职位就必须起点高,看不上那些基础的岗位,或者在薪酬方面要求很高,觉得薪酬低的职位与自己不相配。
在对待感情的问题上,也会有这样的情况,有的人认为自己漂亮,所以必须找一个才貌双全、家境殷实的人;城里人也看不上来自农村的孩子,即使对方勤劳朴实,为人善良,也不愿意接受这份感情。
原本只是一件单一的事情,但在这件事之外,往往会产生一种追求配套的心理需求,觉得与其他事情一并配套考虑才能平衡,正是由于这种配套的欲望,让你zuo起来——购物时你的开支越来越膨胀,找工作时你的条件越来越苛刻,找另一半时你的眼光越来越刁钻。
新长袍胁迫大哲学家Zuo起来
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丹尼·狄德罗,是18世纪赫赫有名的思想巨人。有一天,一位朋友送给狄德罗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长袍,狄德罗非常喜欢。于是,他马上将旧的长袍丢弃了,穿上了新长袍,在书房里走来走去。
这时他发现房里的书桌与睡袍的风格和品味很不相称,于是,他买了一张与新长袍相搭配的新办公桌。当办公桌买来之后,狄德罗神气十足地看着自己的新书桌。可是他马上发现了新的问题:地毯的针脚粗得吓人,与新的办公桌不配套!
狄德罗马上买来了新地毯。就这样没过多久,他又发现椅子、雕像、书架、闹钟等摆设都显得与房间不协调,需要更换。慢慢地,旧物件挨个儿都更新完了,狄德罗得到了一个神气十足的书房。
这时,这位大哲学家却并没有因此感觉有多舒服,他突然发现“自己居然被一件长袍胁迫了!”因为他更换了那么多他原本无意更换的东西,还丢弃了旧长袍。他把这种感觉写成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丢掉旧长袍之后的烦恼》。
两百年后的1988年,美国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格兰特·麦克莱肯认为,这个典型的案例揭示了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平衡的现象,并借用狄德罗的名义,将这一现象称为“狄德罗效应”,也称为“配套效应”。
在没有得到某种东西时,原本心理很平衡,生活很稳定;而一旦得到了,反而开始不满足,认为自己应该得到更多。人类的这种追求配套所表现出的“愈得愈不足”的zuo心理,正是“狄德罗效应”的深层次原因。
究竟怎样才能停止这么Zuo?
如果你一味追求形式上的“配套”,分不清自己最应该要什么,那么你最终会出现“狄德罗效应”,进入自我设置的压力怪圈中无法自拔。
趁着你奢华的时间还并不长,趁着你的毒性还没发作,我们赶快来提防“狄德罗效应”带来No zuo no die的恶果,还你一片清净的世界。
⑴ 理性消费。看清自己最真实的需要,对于那些不必要的东西尽量不要添置,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因为如果你添置了一件,追求配套的心理,会驱使你不断地想拥有更多所谓的配套东西,随着配套的心理持续递增,你就停止不了剁手。
⑵ 懂得知足。每个人都会给自己定位,把自己看成某一个社会阶层的成员,并且过着那个阶层的普通生活。一旦感觉自己进入到一个更高的社会阶层,你的欲望也会随之膨胀,会对现状产生不满,觉得你应该得到更多的尊重,应该得到更好的待遇。只有让你的大脑选择知足,看清自己的不足,才可以让你悬崖勒马。
⑶ 有效利用。胁迫你走上歧途的并非“新长袍”本身,而是你没有在正确的地方穿它。如果让“新睡袍”成为你生活中出现的一缕阳光,成为你发展的动力,这时,当你建立了一个逐步上升的目标时,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时,追求配套的“狄德罗效应”才会让你有更多的收获。
“狄德罗效应”可以是一束阳光,也可以是一条绳子,主动利用还是被它拖累,就要看你如何去看待它了。记住苏格拉底的话:“当我们为奢侈的生活而疲于奔波的时候,幸福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