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谈中医

三谈中医

作者: 易恒40 | 来源:发表于2018-11-12 14:51 被阅读26次

张仲景建立了辩证论治的中医体系,通过对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八纲”来辩证病理病位病性,通过“三阴三阳”的六经细目来具体定位定性。通过这样纲举目张把辩证论治的思想具体化了。中医从此脱离了哲学而进入了实用的科学。

中医向“形而下”的方向发展,而同时的佛学则向“形而上”发展,魏晋时期的佛学仍然还在自我探索本质和现象的属性,要么否定本质,认为本质是空无的,要么否定现象,认为现象是空无的,所谓真谛和俗谛,即是本质和现象,此时的佛学并不认识“一切皆空”,仍然把本质和现象分开来看,仍然承认存在,到了后世,至少是唐朝,才发展到“一切皆空”,最为出名的典故就是六祖慧能的那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一偈把本质和现象都归于一空,可以说根本不用把本质和现象分开来看,因为都是空无的,这就是佛学的最高境界。所以说他的师兄神会禅师的那一偈就差了好几个档次“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日日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神会仍然承认本体的存在,只是认为现象是空无的,也仍然把本体和现象分开,所以神会的境界在他师父五祖弘忍眼中自然弱爆了。

自魏晋之后,佛学和中医是向相反的两个方向发展,一个全部否定“一切皆空”,一个全面联系,通过对现象的望闻问切来了解本体的“真实”情况,“内有所需,外有所求。”稍微了解了佛学的发展之后,再看我们本土的哲学发展,儒和道,儒的发展也象中医,越来越实用和具体,都不能算哲学了。道家的发展却又不象佛学,往“形而上”方向发展,道家的起点是很高的,一上来就“大道无形”,从本无开始,可是越发展到后来,总是与儒家争鸣,去实用化了,魏晋时期更是把道家与儒家结合在一起,搞出了个不伦不类的玄学。从此之后道家就远离往“形而上”发展的路,而是朝着“形而下”发展了,搞出练丹养生之类的穷途末路,所以道家的路也越走越变形,越来越离谱了,道教与佛家也就相去甚远。佛家从不否认虚幻,道家总想把人整成长生不老,这就不是虚幻,而是虚伪,后世的道家因为脱离了老子的本无而去强调形体和现象,反而成了欺世盗名的道学先生。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反而崇尚佛学而视道家为逆。

相关文章

  • 三谈中医

    张仲景建立了辩证论治的中医体系,通过对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八纲”来辩证病理病位病性,通过“三阴三阳”的六经细...

  • 中医谈三高

    每年过年,在口腹之欲、膏梁厚味洗礼下,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发病率呈现增高,并有年轻化趋势,那么 三高在身体上会...

  • 中医是非科学

    请按耐住您的情绪,耐心读完再做评价! 我们谈中医问题、西医问题、养生保健问题。那么我在这里谈中医,不谈细节,只谈逻...

  • 也说中医

    中医热。但是,这个中医名词好像与中医人眼里的中医概念不能完全互相对应。 彼谈中医,说的是医养。养生...

  • 大千老师谈绘画(三)

    大千老师谈绘画(三) 有人说中医是艺术,西医是技术,这个也是中医核心特点的外化。因为气是有灵性的,是有感悟感觉的,...

  • 如何精通中医—学医书单

    转自十里故清欢 中医难学,古有《此事难知》一书,尽谈学中医之难。但又有《医学实在易》一书,反而谈中医如何容易学。后...

  • 中医谈减肥

    一、中医对肥胖的认识 人体肥胖的原因,其一是食欲好、食量大、吸收佳,而运动量小;其二是脾气虚,运化功能减弱,致使运...

  • 纸上谈中医

    时间:2013-11-24 10:37 哈哈,你竟然是学中医的。 呵呵真有缘分,看来同气相求同声相应此言不虚。 说...

  • 中医谈瘟疫

    许明辉,医学博士、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工作三十余年。 月中的时候,听了许明辉老师针对新型冠状...

  • 也谈中医

    也谈中医 何为中医,古语云:“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求中正平衡也。所谓中国,不大不小,不偏不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谈中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qhc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