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底,业务员出差回来,写出差总结,普遍存在几个疑虑?
陶瓷中板7.5毫米和厚板11毫米,到底哪个好?
各个企业自说自话,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搞得商家云里雾里。
中板在市场中还没有推开,用户接触机会少,自然会有无数的问题。商家也犯难,到底是说矛坚还是夸盾实?
瓷砖存在厚薄之争。
按固有思维,当然厚的好,结实,耐用。
厚就一定结实耐用吗?
未必。
科技迅猛发展,压机技术日新月异。以前地砖用4000吨压机就可以做出好地砖,现在提升压力,用国产16800吨压机。
砖的厚度薄一些,在同样的窑炉中烧制,还能够实现更高的强度。
轻薄化早已在纸皮外墙领域应用多年。
地砖才刚刚开始。薄了,用户会认为厂家偷工减料。殊不知,是科技发展环保提倡的新型材料。
7.5厚的砖贴地会踩坏吗?当然不会。
国外,3.8毫米的早已经下地了。
这个问题不就是讲薄板、中板产品的优点吗?反复学习过好多次了?
是掌握得不够充分连自己都没有信还是没有系统比较似是而非?
关于优于劣,比较出真知。
按惯例,月度总结收集问题,然后直接领导在销售大会上讲解给答案。
可问题是,就算会上讲微信群里发总有很多人对此充耳不闻。
不知者的逻辑很简单:如果用到,就问一下好了。
公司里有规定,问领导问题,不能回答“不知道”。那就理直气壮的问咯!
是不是这样的文化惯坏了一批伸手党?
宁愿大脑长期闲置,也不主动思考找答案。
是该做一些改变,借鉴刘润老师写黑板的思考方式,让所有人参与进来发散思维。
既然中板和厚板一定要对比,就一项一项的比较。
厚度;重量;检验标准;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吸水率;运输成本;空间节省;铺贴费用;国家政策(环保);墙地适用范围;抗冲击能力;使用安全性;客户感受;客户接受度;铺贴难度;流行趋势;终极竞争,科技含金量~~~~~
用表格化的方式对比,清晰明了,优劣一目了然。两三个对比项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空格集中起来,各抒己见,脑洞大开,从来没有想过的角度也频繁闪现,豁然开朗。
感叹数个臭皮匠确实能碾压诸葛亮。也能感受到群体脑力的激荡能量。
趁热情高涨,再抛出两个问题。
白色大理石的名字和特征?
卖产品,如果连花型都不专业就是个笑话。白色大理石名称多,花型叫法不一,识别难度大。
纷纷拿起手机搜索,列了20多种白色大理石。卡拉卡塔,爵士白,雪花白,鱼肚白,熊猫白,雅士白~~~~
产地,花型,特征,图片,技术参数~~~
黑板写了又擦,擦了又写。记录的人记了十多页A4纸。
关于白色大理石,几乎一网打尽。
夹江产区各竞争厂家对比?
企业经营业绩;信用;财务风险;品牌定位;产品结构;商务政策;网络质量;定价;爆款产品;销售管理~~~~~
三轮头脑风暴后,超出下班时间。一个业务员惊叹,时间过得太快了嘛!
还没有过足瘾呢?
当专注到进入心流的状态,一定收获丰厚。
虽然一些信息并不准确,但通过事后整理,对一些存疑进行核实,修正。一张知识卡片就做好了。对于职场人来说,就是极好的培训。作为新人,帮助更大,瞬间就拓展了视野,见识到大众的智慧,那代表最高水准。
正所谓: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