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两宋之变》读后感

《两宋之变》读后感

作者: 伯涵子弟 | 来源:发表于2023-06-21 10:32 被阅读0次

    对宋朝的向往,源于苏东坡、欧阳修、司马光等人,更是源于对北宋时期文人宽松环境的好奇。是什么样的缘由,能让一个朝代产生宽松的言论环境,文官敢于进诤言,甚至“勇”于大放厥词,而不被寻衅滋事?

    读史,从来就是件不易的事。浩瀚数千年的长河里,需要记住的时点、人名、山川、民风等,数不胜数。近来,有种迫切的需求,需要构建大脑里的历史框架,而厚重的古文史书,难以在短时间里,成就这个框架。于是前段时间读了《李唐之乱》,这两天读完了《两宋之变》。

    读今人书,有一个好处。可以在轻松、简易的笔调下,迅速地完成一个概览,及初步了解历史演变的脉络。上述的两书,各自约莫两百来页的篇幅,均可以在一两日之内读毕。内容也只涵盖三五个帝王,对于历史的入门汉,可以快速地对唐、宋的大体情况,有一个X光扫描的印象。

    在本次读史过程中,深感时点、地理、人物性格特点等记忆的重要性。如果脑海中,没有一个基本的帝王在位时间表,那么就无法理解当时社会的总体风向,以至于更无法精微体会到历史之人,在特定的场景下,他们是如何选择人生道路、如何面对生或死的抉择,试举几例:

    一、如果我们不了解,安史之乱、五代十国的多次兵变,以及宋太祖如何在陈桥驿实现黄袍加身。那么,我们无从理解他的担忧。更无法理解,后来的杯酒释兵权,以及整个大宋基调——“重文轻武”的必然性。而这也是,欧、司、苏等文人后来能雨后春笋般漫山遍野,成为肱股之臣的时代背景。

    二、如果不了解,燕云十六州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那么就无法理解两宋的百年之痛,从石敬塘以献地求援于契丹开始,似乎两宋的悲剧就已被作了注脚。冷兵器时代,地形对攻守双方,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由刘子羽、吴玠、吴麟等人领导的和尚原、饶风关、仙人关等战役,能以少胜多,也是倚靠地理、地势的原因。

    三、历史是由人组成的。而人自然受自身理想、情绪、性格等的影响,以至于在读史时,不能不考量决策者及周边主要人物的影响。比如南宋时期,赵构的出身以及他优柔寡断、意志不坚定的性格特征,对整个国家的抗金进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可以说,建立历史的基本框架,通过速读现代文就可以。然而,读史不能只直击其简易部分,而不攻坚克难。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是自己近来读书遵循的一个原则。如此的设想,带来的痛苦确实多多。仅就单一考量一历史事件,我们都要细细梳理,而这时候,去探求古文就成了避不开的拦路虎。

    如何逼近真实的历史,每逼近一点,都意味着要跨越许多山峰。它需要我们对人性、欲望、迷信、科技发展、等有更深层的理解。比如,蔡京儿子蔡攸在领兵夺取幽云十六州前,曾斗胆向宋徽宗提要求,功成之日,所要其两个宠妃——念四五都作为赏赐,而宋徽宗含笑应承。这种私密之事,得以入史,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观念之开放,以及幽云之地对宋朝上下的重要性。

    在读史时,又避不开一些典章好句的收集与记忆、以及补充更多的背景知识,所谓把书读厚,恐怕说的就是如此。

    要想在这地方有所积累,那么,经典诗词、地名古今对照、地形梗概、气候人文的理解等等,又不可不背诵和记忆,如此一来,读书的难度就几何级提升了。

    而更难之处在于,在有了上述两步的基本准备后,结合古今史学大家的意见,综合已有的资料,给出自己的观点,这才算完整地读完了一本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两宋之变》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qiu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