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在书里看到了库尔勒的描述,心里产生一种久违的亲切感。这特殊的亲切感以前似乎只有对我的运城老家才会产生。书里对库尔勒的描写触动了内心的一根琴弦,引起了共鸣。感情上长期对库尔勒的忽略,正如库尔勒在历史上的位置一般,毫不起眼,却又十分重要。腾出时间,来对它做个总结与归纳吧。
大学毕业以来,一直在这个小城里挣扎着生计。结婚,买房,买车,定居,现在有了女儿~忙忙碌碌的充实铺出幸福的花路。偶尔会在行走中抬起头仰望幕布一般的天空,偶尔也会驾车去静置了五亿年的塔克拉玛,也会去传说中的西海湖游玩,对这座边陲小镇的感觉,已在不经意里一点一点的积累至今,待到重新审视它挖掘它的时候,才发现已经如同苍山深海。
库尔勒,地处新疆中部,北倚天山,往南即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这里在上古时期就有了人类的痕迹,是古代历史上兵家必争的咽喉之地,是中原与西域交流的必经之地。现如今也是新疆南北两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盛产驰名中外的香梨以及丰富的矿产资源让这座城一直在政治中占据着一席之地。这里有多个民族,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既保留了原有的西域风情,又宽容接纳了现代工业文明的进驻,使这里的人文环境斑斓多姿,葳蕤盎然。
用当地人的用语习惯,我属于“疆一代”,是我家族史上置业新疆并定居新疆的第一辈人,褪下了“口内人”的帽子。(口内,泛指长城以内的中原地区。)回想当年初踏上一路向西的征程,未知的新奇与期待似乎点燃整个雄心,似有左帅带领十万湘军出关之壮志。落地后引人注目的标语和宣传语至今仍然记忆犹新。《五十六个民族像石榴子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大团结》《长治久安》~还有第一次近距离看到装甲车,近距离的接触特种兵,威武雄壮的武装坦克,肃然起敬的同时,有一种莫名的责任与担当在心里油然而生,仿佛自己不是来上班的,而是促进祖国大业和奠定民族团结的。多年来,曾经的年少轻狂在风沙的吹拂下略显疲惫态,换化为援疆与建疆的成熟心态与坚韧意志。
因为倒班的特殊工作性质,幸运的感受了全天二十四小时的库尔勒,感受了她四季的细微变化,记录了每个时间段里库尔勒的温度,湿度,风向,以及风力,从七年数据中已慢慢的摸清她的习性与脾气。似这般温润如玉,悠然安逸,恰如其分地撩动了一个年轻人的情,始于青萍之末微澜之间,终成扶摇之风惊涛之浪。
据记载,库尔勒有23 个民族。使得一年里节日很多,几乎每个月都有各族人民不同的传统节日,使得我们已经习惯了的节日边界感模糊了。寒冬腊月,我们汉族最重视的春节来临时,家里电视上春节联欢晚会的欢庆此起彼伏,外面的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近半数的店铺也张灯结彩仍然营业。完全没有口内过大年时城市里那种特殊真空下的萧条冰凉之意。多民族共存,文化相辅相成,这个城市以她伟大的包容性接纳了大家在共同的时光里欢呼歌唱,跳舞庆祝。
或许有一天,我的女儿会问我。在那个信息大爆发的时代,为什么仍然选择留在新疆,留在库尔勒?我会真诚亲切的说,因为这里已经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们一家人已成了这斑斓色彩中一个小小的色块。
![](https://img.haomeiwen.com/i8688832/0b74d7d1f746059e.png)
网友评论